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微创脊柱外科研究与治疗中心。
这里的脊柱微创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仅有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而且是中国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培训基地,医院医生的进修培训任务。
这里有一个团队,每年完成各类脊柱微创手术近台,无论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还是脊柱肿瘤或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失稳症等,不开刀,采用经皮穿刺并建立扩张隧道技术,利用内窥镜及导航系统完成压缩骨折椎体成型、突出间盘切除、狭窄椎管扩大及滑脱、腰椎复位等精确、精细、精准的微创化操作手术。
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手术不到1小时完成,病人短时间就能下床活动是这一技术的最大的特点。
这里就是内蒙古医院微创脊柱外科,这个团队就是“草原英才”脊柱微创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团队。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医院,见证了这一“草原英才”团队的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
早晨八点不到,微创脊柱外科的所有医生都已来到办公室,学术领头人是内蒙古医院副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银和平,当天是周二,早晨有来自昆明、、通辽和包头进修医生的业务课,学习完理论知识,进修医生与银和平和另外两位医生一起来到手术室,要为一位63岁的妇女做腰椎管狭窄症手术。
刷手、穿衣、带手套,进入无菌手术室,为已经摆好体位并麻醉好的患者手术。
40分钟后,手术完成。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化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腰椎管狭窄的发生率逐年递增,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俗话说,伤筋动骨天,过去传统方法只能卧床休息,需要家人付出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行各方面护理,病人痛苦,家人辛劳。如今只需一个针眼的微创手术,椎体立刻重建了高度、硬度、强度,医学创新的神奇就在于此。据了解,目前该团队采用的是国际常用微创方法,即“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仅一个3毫米的针道即可完成压缩病椎的复位和强化,24小时患者便可离床活动。
据介绍,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失稳或滑脱、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等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腰椎失稳或滑脱,常继发椎管狭窄症,而治疗以上症状用微创手术,术后一周患者即可下地活动。
以这位63岁的患者为例,银和平大夫拿起桌上的脊柱模型给记者讲解,这位患者得的是腰椎管狭窄症,其症状就是腰痛,双下肢麻木,行走困难。
如果开刀做手术,伤口大,出血多,肌肉和骨性结构损伤大,病人将大伤元气。可以想象,从皮、脂肪、筋膜到肌肉逐层显露、分开,踢开骨头推开神经,找到椎间盘的开刀手术,牺牲代价会多么大。
而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切口只有7—15毫米,放入银和平团队自主研发的获得国家专利的“神经卫士”防止神经受损,然后通过内窥镜和外面放大64倍的监视器屏幕把患者体内退变的髓核夹出来,植入骨头颗粒和融合器,把错位或压塌的脊柱撑起、复位、固定后取出工作套管,手术便完成了。
微创手术说着容易,但能够成为一名微创脊柱外科医生并不容易。银和平告诉记者,培养一名微创脊柱外科医生,首先得跟着导师4到5年时间才能够上台做手术,而微创是看着屏幕做手术,能够做到手眼合一至少要跟50例手术才能找到方向达到手眼配合,一名骨科医生需要临床10到15年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打造团队培养人才任务光荣而艰巨。
除此之外,做微创脊柱外科医生不仅要刻苦专研,还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因为做这一行,不仅要经常接触放射线,而且收入相对也不高。“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幸福欢乐留给病人,微创脊柱外科就是这么一项事业。”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在国内微创手术中属于精确、精准、精细手术,但在内蒙古医院已成为一项经常做的普通手术,这项技术代表着国家水平,所以成为微创骨科全国培训基地。
好的技术,当然还要配备好的医疗设备,内蒙古医院微创脊柱外科拥有的显微内窥镜等设备来自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家,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设备,高端的设备加高端的技术,成就了二附院微创脊柱外科的微创化、智能化、可视化,成就了脊柱微创手术的精准、精细和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