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属为72岁的石娭毑办好了出院手续,临出院时,石娭毑走到四病室医生办公室高兴地说:“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总以为手术治疗是要切开皮肤露出脊柱才能做手术。没想到这个手术就像医生打针一样戳几下就完成了,而且手术后腰部的疼痛感立即消失了。我真是很幸运选择了手术治疗,要不然我还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现在我恢复得很好,已可以走着回家了。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72岁的石娭毑,夜里起床上厕所时不慎跌倒在地,顿时感到腰部剧烈疼痛,不能坐起,躺在床上疼痛仍然不能缓解疼痛。医院,医生为石娭毑进行脊椎X线照片检查,发现石娭毑脊柱有点变形,诊断为“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住入四病室。入院后石娭毑腰部骨折部位疼痛难忍,稍微翻身疼痛就加剧,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不说,晚上痛得服用安眠药也无法入睡。针对这样的情况,经科室讨论决定应用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为石娭毑解除痛苦。四病室言晓宇主任医师、肖义军副主任医生等在手术室麻醉下为石娭毑进行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把变扁的椎体“撑”高了,手术完毕麻醉清醒后石娭毑就感到腰部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腰部仅有酸胀感,在床上翻身时已无疼痛感。术后1天,石娭毑已可以坐立;术后第2天,石娭毑已能下地走路,感觉无特殊不适后康复出院。
石娭毑接受这项能让受伤的“脊梁”快速“挺直”的骨科新技术全称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由于该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手术切口小(切口仅12.5px),手术时间短,术后病人疼痛能够有效缓解,该方法自开展以来,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这种方法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关链接: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
这一技术最早于上世纪在国外用于疼痛性的椎体血管瘤,后逐渐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推广应用,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其有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治疗方案为卧床制动、中药外敷、药物内服、局部理疗等,其缺点为需长期卧床(4周~3个月),疼痛持续时间久(一般4周左右,甚至更长,临床可见疼痛持续1-2年迁延不愈者),并且经统计,约4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疼痛仍无法缓解。
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如下:①经皮穿刺无需开放手术,创伤小,将穿刺针插入椎体即可;②安全性高,并发症少;③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即刻或几天内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且疗效可长期维持。
我院四病室自年成功开展第一例椎体成形术以来,已成功开展各种高难度椎体成形术,亦将椎体成形术推广使用,不仅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亦将其用于血管瘤等良性肿瘤、多发骨髓瘤、椎体转移瘤引起的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尤其对于脊柱多发转移瘤的患者,传统的方法只能依赖药物止痛,但这一微创技术却可显著减轻这类患者的疼痛症状。
咨询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