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第八讲
特发性脊柱侧弯--仉建国教授团队
病例介绍
病例一
14岁女性(图1)
诊断AISLenkeV型,骶骨中垂线将近可触及L3。
庄乾宇教授针对该病例提出:1.融合节段选择?
图1术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Bending相片、术后及6年随访全脊柱侧位X线正片
朱泽章教授认为,该患者柔韧性较好,可考虑保守治疗,也可考虑手术治疗,融合节段选择端椎至端椎,为T11-L3
刘立岷教授认为,或可先考虑保守治疗。
病例二
14岁女性(图2)
诊断AISLenkeV型,骶骨中垂线未触及L3。
庄乾宇教授针对该病例提出:1.融合节段选择?
图2术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Bending相及外观照;术中透视X线片;术后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外观照
刘立岷教授认为,冠状面可见失平衡倾向,但考虑患者年龄较小,虽然L3未被骶正中线触及,仍可考虑端椎至端椎融合,为T10-L3。
朱泽章教授认为,同意刘教授观点,远端固定椎可选择L3。
王征教授认为,bending相上L3旋转无改善,为避免术后出现失平衡、外观不满意,需慎重考虑远端固定椎的选择,建议选择L4为远端固定椎。
庄乾宇教授针对该病例再次提出:融合节段的选择原则是?是否总秉持端椎至端椎原则?什么时候选择L3或L4?是否考虑椎体旋转、顶椎偏距等。
刘立岷教授认为,从个人的一些长期随访病例来看,虽然固定到L3的一些病人在影像学上可能存在残留侧弯、躯干偏移等情况,但是从生活满意度的角度考虑,融合到L3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
朱泽章教授认为:虽然这两个病例均可选择端椎至端椎融合,适用于大多数病例,但此原则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关于远端固定椎的选择,仍需考虑椎体旋转、椎体倾斜、顶椎偏移距离、凹侧bending相是否能回到稳定区以及椎间盘开角等因素。
庄乾宇教授针对该病例提出讨论:置钉后的椎体术中透视X线片是否影响远端融合椎的选择?麻醉后什么情况会协助临床大夫判断可选择L3作为远端固定椎?
朱泽章教授认为,术中透视X线片会有影响。立位、卧位、麻醉后、肌肉松解后的X线片都可能有变化。此病例置钉后透视可见L3/4间隙水平话,骶正中线可触及,可选择L3作为远端固定椎。
刘立岷教授认为,腰段柔韧性好,建议选择L3。
王征教授认为,骨盆虽然为中立位,但是仍可见L4、L5倾斜,选择L4可能会更有效。
庄乾宇教授认为,对于LenkeV型的远端融合椎选择,学界目前仍有较大争议,手术入路也会影响融合节段的选择。对于此种情况,可选择髂棘连线垂直线的触及椎作为远端固定椎,术前可再结合卧位的CT三维重建判定触及椎;还可进一步结合麻醉后术中透视X线片。再者,术中可结合多节段Ponte截骨松解脊柱。远端椎体去旋转非常重要,从远端至近端节段性去旋转,最后可在远端进行微调。然而,当远端固定椎离中线过远、离顶椎过近、过于倾斜时,需谨慎考虑端椎至端椎的融合节段选择。
仉建医院既往余例接受了选择性腰弯融合的LenkeV型AIS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其选择触及椎为远端固定椎的指征,当髂棘连线垂直线(King分型CSVL)的触及椎的旋转度小于I°,在凹侧bending相上骶正中线穿过2个椎弓根之间,且并非局部后凸顶点。此方法选择的远端固定椎可比SRS标准的触及椎减少一个融合节段。
作者
仉建国教授团队
编辑
医院团队
来源
骨客行
医院骨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委员
SRSTravelingFellow
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年获“医院医疗科研成果一等奖”(项目负责人)
年当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个人”
年当选医院“十大杰出青年”
庄乾宇教授
扫码观看专辑
骨科大咖
江湖人称“骨客”
骨客行搭建一个骨客的学术交流平台
让各位大咖在此江湖论剑
共谋学科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