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
在上节内容中我们讲到了关于脊柱结核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今天来一起说一说关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有哪些?
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检查方式
临床表现是诊断本病的基本证据,主要还是根据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经验性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可见:
1.X线片检查:
X线片上主要表现为脊柱生理曲度减小。还可随着病情的发展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塌陷、空洞和寒性脓肿等现象。在病变晚期还可表现为破坏灶边缘的硬化,病灶内出现泥沙样死骨等。
2.CT检查:
CT检查能显示出早期病变椎体破坏的程度、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还可以准确判断有无空洞和死骨形成。
3.MRI检查:
不仅可以显示出受累椎体的个数及病变范围,而且可以显示脊柱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还同时显示受累椎体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情况。
4.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是一种结合特异性变态反应,它对结核菌感染具有肯定的诊断检查。主要用于青少年和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5.血常规、血沉可表现为轻中度的贫血,白细胞总数的正常或增高,淋巴细胞分类正常或增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可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升高;血沉在活动期升高明显,静止及治愈期时逐渐下降至正常。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式
1.全身治疗:一般来讲对于结核病这种慢性疾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支持治疗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是依靠休息和营养两个方面。建议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营养状况特别差的患者,可给予少量多次的输新鲜血、脂肪乳等高营养液来改善体质。应尽量避免疲劳,适当休息。要注意制动,对于全身情况欠佳、体温较高、截瘫或椎体不稳定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的化学治疗对于结核病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期的化学治疗有利于迅速杀菌作用,促使病变的吸收减少传染性。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治疗。
3.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脊髓受压引起明显神经体征患者;2、明显畸形或椎体严重破坏的患者;3、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混合性感染的患者;4、持续疼痛或血沉持续在高位的患者。只要出现了以上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1、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适用于单纯结核性脓肿及单纯的间盘破坏或仅有少量的椎体边缘破坏。通过手术可以直接清除病变部位。
2、前(后)路病灶清除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因椎体严重破坏引起脊柱明显的畸形或脊髓受压引起神经体征的患者应考虑行此类手术。内固定的目的是在术后可以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条件,减少结核复发率。
脊柱结核的预后
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
(1)术后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局部无疼痛;
(2)血沉多次复查结果都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3)X线片显示病变的椎体已经骨性愈合,植入良好;
(4)恢复正常活动3-6个月之内,全身无明显的不适感。
目前经过大量的抗结核药物以及病灶切除术等手术方式,脊柱结核的治愈率已经明显得到了提高。
疾病咨询扫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