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柱侧弯后路融合手术

时间:2020-7-22 12:09:53 来源:脊柱后凸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631700.html

唯医骨科,授权转载!

(谭权昌中国人民解医院)

前言

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是脊柱外科的“顶尖”手术技术,手术全程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透视技师以及手术护士密切协同。只有具备完善的术前评估、术中密切监护和术者精湛的技术基础上,才能完成一台成功的脊柱矫形手术。因此,脊柱矫形手术是脊柱外科医生成长过程中手术技术突破的一个标志。虽然脊柱矫形手术开展的越来越多,但仍存在矫形手术的实施标准把握不严、术中技术“瓶颈”等难以突破的问题。

一、面对脊柱侧弯的病人,怎样诊疗?

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是什么?手术的置钉策略应如何计划?基于上述问题,脊柱侧弯诊疗中首先应该明确下列事项:

1.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脊柱侧弯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如马凡氏综合征,此类患者手术风险与普通脊柱侧弯患者手术风险有着明显差异,因此,明确鉴别诊断对于保证手术成功并规避手术风险至关重要。

2.明确骨龄:骨龄提示患者骨的生长发育情况,侧弯患者如果处于生长发育期,可适当延迟手术时间。

3.适当替代治疗:在评估患者支具治疗有益的前提下,可使用支具矫形来延缓手术时机,保证脊柱的生长发育。

二、术前体格检查

在患者确定需要手术治疗时,术前检查应如何进行?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患者有没有躯干倾斜,畸形是否柔软?

尝试“剃刀背”是否可以纠正?

有没有腰部畸形?

有无牛奶咖啡斑,明确是否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系统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三、术前计划

1.术前影像学评估:站立位片、支点位片(fulcrumbending)、侧屈位片(sidebending)。

2.明确上、下融合椎。

3.手术器械的准备往往是容易忽略的问题,在具备器械厂家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手术医生术前必须熟悉术中可能使用到的手术器械,如螺钉种类、钩(椎板钩、椎弓根钩、横突钩等),尤其是配套工具。

4.术前患者体位摆放:选择最有利于手术的患者体位,避免术中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并发症(如围手术期视力丧失、周围神经受压等),同时要便于术中透视。

5.麻醉协同:肌松剂的使用时机、血压控制、氨甲环酸(TXA)、自体血回输、神经电生理监护、唤醒等。

6.提前了解脊髓和神经根损伤风险:早期察觉脊髓牵拉、直接脊髓损伤、因脊柱过度短缩导致的脊髓皱缩、异常置钉、脊髓缺血、硬膜外血肿等。

7.协调手术团队:术前规划团队成员工作任务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手术过程

1.术野显露:术野需要充分暴露,做到“骨肉分离、滴血不沾”,彻底松解。有效暴露术中解剖标志,利于置钉。术野暴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术基本功,需要长期学习。

2.椎弓根置钉:T7-T8通常是胸椎侧弯的顶椎区,椎弓根通常比较细,置钉比较困难。同时需要注意钉道进针点的变化趋势,在T11、T12可以用横突中点作为标志,但在T7、T8时已经移至横突上方,大约关节突的位置。

3.置钉策略:

策略一:顶椎区凹侧置钉更多,凸侧置钉更少。

策略二:除了上下端融合椎,中间椎体每个椎体凹侧或凸侧单侧置钉。

策略三:选择性节段融合,“Islandhopping”置钉,避重就轻。

4.置钉密度:置钉密度高并不比置钉密度低的手术效果好。置钉越多,置钉的风险越高。对比两种置钉密度的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两者冠状面矫形效果并无明显差异;此外,低密度组的螺钉与椎体交界面的平均张力低于高密度组。

5.截骨:一般情况下术中无需三级截骨,二级截骨可以完成手术。去除上下关节突、黄韧带,可以实现松解完成矫形。

6.矫形:“融会贯通”各种矫形技术,包括(1)撑开抱紧;(2)去旋转矫形;(3)平移技术;(4)冠状面矫形;(5)重建胸椎后凸。

7.融合节段:Lenke1型,UIV选择EV或者EV-1;LIV选择sTV(实际接触椎),注意不要终止在腰弯顶椎。同时注意对称原则,即以顶椎为中心,上下融合节段对称。

8.术中影像:术中行床旁片检查以明确融合节段、螺钉位置、整体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效果、冠状面矢状面的平衡。

9.融合和关闭伤口:需要去除椎体骨皮质,形成良好的植骨床,提高融合效果。关闭手术切口时需要注意术后伤口愈合后的美观。

五、总结

整节课程内容可总结为10大技术要点,分别为:临床评估、影像学评估、手术室位置摆放与体位协调、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术暴露、置钉、矫形、平衡、融合、缝合。

声明:“唯医骨科”授权,“骨视新野”受权转载。

征稿启示

骨视新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qbo.com/yzyy/922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