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一门被忽视的生意。
作者/晟杰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除了健身之外,一些新的名词正在健身房被频繁提起,比如脊柱侧弯、骨盆前倾,以及疼痛管理等。这些名词后,是健身房增肌减脂之外的,物理治疗大世界。
这些能处理身体幅度受限、疼痛问题的物理治疗,在工作节奏下的中国一线城市,已经成为热门词汇。甚至和全民健身一样,上升为全民话题。
最近,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将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等列为劳动者应预防疾病。而健身房内,据统计内全美近50万人因使用健身器械而受伤。
看似康复需求由现代生活方式催生,但实际上年前的战后损伤,以及脊髓灰质炎的出现,一度推动了能改善「伤筋动骨」的物理治疗。年全美的物理治疗市场达到亿美元,其中已上市的USphysicaltherapy,在全美有家康复门店。
这门生意的背后,是美国已经趋于成熟的物理治疗产业,包括一系列医保制度,规范化康复机构运营,以及保障人才质量考核的实施。
■USphysicaltherapy
例如,美国医疗预付费制度FGRs,根据患者康复需求的预付费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物理治疗产业的发展。而作为基础的康复人才引进,也通过NPTEE国家物理治疗师资格考试认证,得到专业性的保障。
相比之下,中美物理治疗产业差距近千亿元。而康复师人才缺口,以及康复理念的缺失,是造成不小差距主要原因。
■我国康复医师占比
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数据,美国每10万人配备62.8位康复师,中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仅为0.4:10万。专业人才自然不够,但市场需求从来没有减少,这给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民间康复治疗提供了土壤。
即使存在多种问题,但全民健身浪潮近4千万健身人口的运动损伤人群,以及都市工作人群的亚健康趋势,这或许意味着物理治疗将在国内的新机遇。
物理治疗,有可能成为中国健身房之外,一门被忽视的生意。
健身房外,物理治疗
除了「减脂塑形」以外,一些宣称能改善骨盆前倾、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矫正」可能是健身房内,又一大让人耳熟能详的私教课程。虽然专业性依旧存疑,但这一系列结合了增强、稳定、伸展的运动方式,以及按摩、松动的放松手法,构成了物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动」的物理治疗康复方式,一度打破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卧床静养」的传统伤后静养理论。
与传统静养观念相反,结合运动的康复已证明有助于恢复运动能力。美国内科医学会发表的《AnnalsofInternalMedicine》曾指出,结合运动疗法的物理治疗方式,能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功能性益处,甚至避免手术。
■运动疗法研究
来源:《AnnalsofInternalMedicine》
而在科学论证以外,一些物理治疗法的起源,也展现出与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瑞典体操之父」PerHenrikLing在年创立皇家中央体操学院,提供按摩,手法治疗,运动训练。也就是在此时,出现了物理治疗师的概念,瑞典语中「sjukgymnast」的意思就是借助体操训练施行伤病治疗的人。
■体操结合伤病治疗
物料治疗方式能改善身体损伤,而都市办公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以及运动伤害则促成了物理治疗发展。
美国法律服务机构LegalMatch曾统计因健身房受伤导致的刑事诉讼案件,发现在年全美就有近50万人因使用健身器械而受伤。而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排名中,颈椎疼痛从年的第21位跃升至年的第9位,腰痛从17名升至13名。
■健身房受伤趋势
来源:relivastatistics
虽然物理治疗的受众群体正在扩大。但是与其相对比的,则是国内的物理治疗业态依旧处于萌芽状态。
根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数据,在年国内物理治疗产业市值为亿人民币,而美国在年就已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产业差距的背后原因,包含了物理治疗专业人才供应,以及康复理念的难以贯穿。
■我国康复医师占比
根据中国康复医学会统计,在年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0.4:10万。而据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联盟统计,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人数一般为每10万人口,30至70人。
而康复人才的缺乏,导致的科学康复理念难以得到科普,则催生了一系列难以深入的碎片化线上科普内容。
比如「腰疼,1个动作搞定」,「三分钟,颈椎病无影踪」等。但实际上颈前倾体态,并非是由单一的肩颈肌群过度紧张造成。因为自上而下地看,胸椎曲度变直,甚至是高弓足导致的骨盆前倾,都是引起颈椎代偿头前倾的潜在因素。
总的来说,国内物理治疗人才缺口,以及缺乏科学的康复理念,是物理治疗这项高度专业的康复方法,在国内难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