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因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发血尿酸增高和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介导损伤的疾病,其发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痛风波及范围广,浅起皮肤深至肾脏。骨科中关节痛风最常见,尤其是跖趾关节,踝、膝次之。自年Ker-sley第一次描述脊柱(颈椎)痛风以来,由于其高危害性而越来越受重视。
一、脊柱痛风发病特征研究发现在全脊柱各节段中,最容易受痛风侵犯的是腰椎,占脊柱痛风发生的44%。尽管椎体在解剖结构上属于不规则骨,但是包括关节突关节、椎弓根、椎体、椎间盘、椎板等在内的椎体各部分都有过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的报道。King等认为尿酸盐结晶在诸部位的沉积有一定规律:先累计关节突关节再到骨质破坏,然后才向韧带及其它组织扩散。由于脊柱是人体主要承重结构且内有脊髓、神经结构。脊柱痛风可对人体造成生化性和物理性两方面的损伤。初期单钠尿酸盐晶体介导局部生化反应引起局部症状,后期侵犯骨质、关节造成脊柱不稳,甚至痛风石形成对脊髓神经造成物理性损伤,重者能引起瘫痪,所以脊柱痛风防治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脊柱痛风诊断概述准确诊断是脊柱痛风治疗的前提,其相对于常规部位的痛风诊断有一定的特殊性,后者通过局部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比较容易诊断,但脊柱痛风容易被忽视。首先脊柱痛风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及病史有密切关系。病因研究显示脊柱痛风除了“青睐”于嗜烟酒,高嘌呤饮食人群之外,脊柱负重过大且慢性劳损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脊柱痛风高发于腰段的原因。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