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或称脊柱侧凸,为多病因疾病,不良姿势、遗传和内分泌或生理问题都可能导致脊柱向侧方弯曲,程度随着生长而逐步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主要表现为冠状面脊柱侧弯、矢状面胸椎后凸减少及水平面椎体旋转的三维畸形,多发生于青春期来临和骨骼发育成熟前这段时间。一般来说,侧弯弧度越大或存在双弧者,其进展风险也越大.
脊柱侧弯严重程度和进展风险决定了究竟应该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AIS的保守治疗包括理疗和支具治疗两种方式,治疗期问要密切观察进展。侧弯角度低于20度的骨骼发育未成熟儿童一般被认为其略形并不严重,通常每6个月复查1次,评估其进展程度。对于每6个月进展达5°~10°者,或弧度达25°-45°的骨骼发育未成熟者,应给予支具治疗。一般情况下,对侧弯角度超过50°的骨龄未成熟患儿以及侧弯角度超过60°的骨龄成熟患者应考虑手术干预,如果由于严重的骨柱侧弯而导致支具治疗无效和(或)患者不能耐受支具时,也应考虑手术矫形。对于进展性脊柱侧弯患者,不治疗的结果将导致明显畸形、疼痛、肺功能降低和(或)心理障碍。
(一)解剖与生物力学特征
在特发性脊柱倒弯中,颈、胸、腰段可以分别视为椎体旋转的3个平面,当其中一个平面发生改变而不稳定时,其他平面也将随之调整而使整个脊柱重新获得平衡。脊柱复杂的组合运动又称为联结运动,最大的联结运动为侧屈和旋转,在脊柱进行1度~2度运动后,侧屈总伴有旋转而旋转总伴有侧屈。在病理性脊柱侧屈患者中能看到脊柱联结运动的效应。例如,严重的胸右、腰左側弯患者(主胸弯),驼背峰见于右侧胸后部而凹陷的胸廓在左倒,这是由于脊柱向侧弯的凸边旋转,助骨也随椎骨旋转而形成驼背。轻微脊柱侧凸的患者,在站立时驼背不明显,当向前弯腰时,就可看到在胸区脊柱两边的不对称。
主胸弯(右侧侧凸)患者的右侧上肢通常比左侧上肢长,右侧髋关节外展挛缩。骨盆也可被视为脊柱侧弯的第4个旋转平面(“骨盆椎”)即脊柱在躯干末端解剖和功能的延续,能够协同其他节段或平面维持AIS躯干的平衡。大部分主胸弯患者的骨盆旋转方向与胸弯方向相同,约75.8%患者,向凸倒旋转,其腰弯的柔韧性也明显好于骨盆向凹侧旋转的患者,前者腰椎活动度较大,因此骨盆容易向腰椎侧弯的相反方向(主胸弯的凸侧》进行代偿性旋转,以维持整个脊柱的平衡,如果腰弯僵硬活动受限,将限制骨盆反向代偿性旋转,则骨盆只能伴随腰弯继续保持向凹侧旋转。
(二)临床诊查方法
Cobb测量法:选择弧度内两端最倾斜的椎体作为终椎,分别做上终椎,上终板延长线和下终椎、下终板延长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角即Cobb角。
(一)贴扎目的
促进躯干控制,调节肌肉,改善感觉输入与姿势控制。骨柱侧弯Cobb角小于15°且不伴有旋转者的疗效更好;Cob角超过20°或渐进发展者应配合其他矫正治疗。
(二)贴扎策略
1.贴扎方法一
第一步:肌肉贴扎:以胸右弯(凸侧向右)、腰左弯(凸侧向左)为例。患者抱胸,脊柱前屈摆位。采用I形贴布,在脊柱侧弯凹侧将锚固定于上部,尾以自然或中度拉力向下廷展。在脊柱侧弯凸側将锚固定于下部,尾以自然拉力或中度拉力向上延展。
第二步:筋膜引导:采用Y形贴布,将锚固定于脊柱侧弯凹側,以自然或中度拉力向脊柱侧弯凸侧延展。
2贴扎方法二
第一步:肌肉贴扎、筋膜引导:患者抱胸,脊柱前屈摆位。采用I形贴布,以胸左弯、腰右弯为例,在脊柱側弯凹側将锚固定于上部,以自然拉力向下延展;在脊柱侧弯凸侧将锚固定于下部,以自然或中度拉力向上延展。
第二步:空间贴扎:以腰右弯(凸偏向右)、腰椎棘突轻度顺时针旋转为例,将I形贴布的中间一段施加最大拉力固定于棘突旋转中心,沿上,下椎体棘突方向延展.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好文章要和大家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书籍推荐:基础临床按摩疗法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