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微创新技术:PVP与PKP
一、何为PVP与PKP?
PVP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的英文缩写;PKP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的英文缩写,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应用球囊纠正脊柱的后凸畸形。
二、应用历史
年法国放射科医生Galibert和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的方法成功治疗了一例C2椎体血管瘤患者,此手术被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此后的30年中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特别是在治疗严重OVCF的过程中,暴露了他的一个缺点:不能纠正后凸畸形,于是由Garfin等提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构想,以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纠正后突畸形,恢复矢状位平衡,防止晚期腰痛的发生。年由美国的Reiley设计并应用于临床。
三、特点:
1、脊柱外科新型介入微创技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2、需要借助于C型臂X光机;
3、通过特定器械实现;
4、为脊柱外科病人满意度最高的手术。
四、适应症
1、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其神奇疗效与老年骨质疏松所致股骨颈骨折半髋或全髋置换疗效类似;有人称“躺着进手术室,走着出手术室”
2、也可用于椎体良恶性肿瘤,既可以取组织行病理检查,也可以通过成形术有效改善症状。
五、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胸腰椎骨折约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左右。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般无外伤史或有轻微外伤史,表现为剧烈顽固的胸腰背痛,向季肋部或髂腰部放射,行走困难或翻身困难,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止痛治疗,支具外固定等,往往需要卧床2-3个月,但有以下弊端:1、长期卧床可致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长期卧床可加重骨质疏松,现代研究认为,卧床一周相当于生理状态下一年的骨丢失量,约占骨丢失量的1%,从而形成了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卧床→加重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3、患者卧床需专人照顾,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而PVP或PKP微创手术通过骨水泥即刻稳定折端,有效缓解疼痛,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实现生活自理,从而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阻断了长期卧床所致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
六、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2、骨髓炎或全身、局部感染存在者;3、椎体后壁不完整的爆裂性骨折(相对禁忌症)
七、并发症:
1、神经血管损伤;2、骨水泥渗漏;3、邻近椎体骨折
八、手术器械
九、手术步骤
1、定位
2、穿刺
3、钻孔
4、置入球囊扩张
5、推注骨水泥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