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次意外的受伤,比如崴脚、摔跤、外伤、骨折等,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大家都知道人体具备强大的自愈能力,身体组织和结构上的损伤会逐渐恢复,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人体还具备一定的代偿机制,简单理解就是当我们一只脚受伤后,出现疼痛功能受限等问题,另一只脚会帮助受伤一侧完成工作,同理一只手受伤,另一只手也会增加使用的频率,虽然我们所受的伤病可以慢慢康复,但是这种状态持续时间长了之后,会导致肌肉力量出现不平衡,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身体姿态不对称,运动发力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态失衡和动作模式紊乱。这样的问题出现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尤其应该引起重视。今天分享的这个脊柱侧弯矫正案例,就很可能跟上幼儿园时胳膊意外骨折有关。
背景介绍这是一位33岁的白领,同时也是生过两个孩子的宝妈,自述上幼儿园期间手臂摔骨折过,后来再没有受过什么伤,初中体检时发现有脊柱侧弯,当时学业繁忙也就没有重视,还好应该没有继续发展恶化,后来上大学再到上研究生时期,因为穿紧身的衣服不好看,而且担心以后年龄大了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开始想要矫正自己的体态,之前尝试过做瑜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从网上了解到我们的矫正课程后,约了我的线下课来工作室评估矫正。
体态与动作模式分析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脊柱左凸右侧弯,发生侧弯的位置靠下,主要集中在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另外右侧腰线曲度很大而左侧腰线几乎是平的,右肩右侧手臂都低于左侧,如果你再看仔细一些的话,应该还能发现她的骨盆向右侧偏移而胸廓是左移的状态,另外右侧骨盆向上翘起。这就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弯特征,脊柱会向骨盆高的一侧偏移。
在做体前屈动作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脊柱的棘突连线呈C型,背部左高右低,右侧肋骨是完全塌陷的状态,而左侧胸腔向外扩张,肋骨发生了向左的扭转,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脊柱侧弯特征,符合脊柱耦合运动的费氏定律。
在做手臂前平举动作时,我们观察到的状态与自然站立时一致,即脊柱左凸右侧弯,骨盆左低右高,骨盆右移胸廓左移,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例结构性脊柱侧弯,即动态静态表现出一致的状态。
呼吸模式从呼吸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腹部过度运动而肋骨活动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是我常说的过度腹式呼吸状态,肋骨的活动能力缺失与脊柱侧弯造成的肋骨扭转形变有关系,另外右侧胸腔与左侧比起来,充气扩张能力更差,这也是脊柱侧弯的典型特征。呼吸是矫正训练的核心,尤其对矫正脊柱侧弯来说,脊柱的变化对呼吸模式有直接影响,所以恢复正确的呼吸模式是矫正脊柱侧弯的基础。
步态模式从这位学员的步态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每次右脚落地支撑时,骨盆明显右移并且向上翘起,这与我们体态分析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而且骨盆整体出现向左侧的旋转,这与两腿蹬地发力不一致有关,左腿发力要好于右侧。另外身体向右侧偏移,这是符合常规脊柱侧弯特征的。
矫正思路首先我们要做的调整呼吸模式,恢复肋骨的活动能力,这是矫正脊柱侧弯的基础,推荐前几天讲过的这个动作。
01:45然后我们要针对骨盆的侧倾侧移进行训练,下面这个动作可以尝试一下。
01:29针对脊柱侧弯的训练,需要根据学员的身体状态来设计,个体差异比较大,这是我根据学员的具体状态设计的动作,大家可以看看,通过呼吸配合肋骨的旋转,以及骨盆的控制来达到矫正目的。
训练效果
这是训练一次之后的状态,骨盆基本恢复平衡,右侧凹陷的肋骨明显向外打开,脊柱侧弯的角度有所减小,两侧腰线也明显对称了很多。这里需要说明,训练的即时效果很好,只能说明训练动作的有效性,并不代表矫正成功,只有坚持训练才能让效果稳定下来,保持下去,配合日常习惯姿势的调整,才能最终让身体慢慢恢复平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