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崇拜是远古人类普遍的现象,世界各地都有遗迹和习俗流传下来。这些遗迹和习俗成为全人类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道教唯一起源于中国的正统宗教,其太阳信仰也是非常浓厚的。这反映了上古人类信仰的共同,人类是一个共同体,道教信仰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他也属于世界。
不久前,由秘鲁国家太阳文化节组委会、秘鲁国际电视台、美国考古学会、美国MSNBC电视台、埃及电视台、印度CNN-IBN电视台、希腊奥尔特电视台相互协作,由世界各国亿万网民广泛参与,一个评选委员会选择出五个地方为世界太阳崇拜起源地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他们是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度的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埃及的阿布辛贝勒神庙、希腊的德尔菲·阿波罗圣殿和中国的天台山。
图/北寒
世界五大太阳信仰地都有谁些?
太阳崇拜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活动之一。加强世界各国太阳崇拜文化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保存和保护这些特别珍贵的世界性遗产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们一块了解五大太阳神信仰之地。
NO.1秘鲁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Quechua“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马丘比丘距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公里左右,建在距乌鲁班巴河面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据推测,马丘比丘即建于15世纪印加帝国开始扩张的帕查库蒂统治时期,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则由座建筑和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他们将太阳视作“燃烧的火鹰”,渴望用“拴日石”将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间流传。在这座古城关于太阳崇拜的建筑也随处可见。
古城中,最著名的是矗立在高山之巅的一块怪异巨石,被称为“日旯”,印加人叫它“拴日石”。这块呈“凸”字形的石头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印加人的灵魂。印加人认为,巨石矗立之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印加人崇拜太阳,并把自己看成太阳的子孙。他们历经几十年,将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巅,就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每当太阳西下时,他们总害怕太阳从此跌落深渊,再也爬不上来。传说每年冬至太阳节时,为祈祷太阳重新回来,他们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这块巨石上。和玛雅人一样,马丘比丘的居民擅长天文,“拴日石”也的确起着观天象的作用,人们通过石柱的影子来判断日期和时间等,以安排播种和收获,其底座石的角还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印加人拴住太阳的梦想,今天看来只是美好的神话,但这个神话如此动人。至于他们为什么最终遗弃了“拴日石”以及关于马丘比丘种种难解的谜,或许我们不该穷追不舍,而只需用心去倾听历史的声音。
当地节日习俗:每年6月24日是秘鲁印第安人—克丘亚人最重大的节日,在库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遗址萨克萨瓦曼城堡举行庆典,祭奉太阳神,也称为太阳祭。每年都吸引大批的国际游客,十分兴盛。克丘亚人的祖先是印加人,他们崇拜太阳,“印加”意即太阳的子孙,他们的国王也叫“印加”。库斯科是印加帝国的首都。
NO.2印度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孟加拉湾附近的科纳克,离加尔各达公里。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是表现太阳神苏利耶驾驶战车的形象。24个车轮饰有字符图案,6匹马拉着战车。这座神庙是印度13世纪最著名的婆罗门庙宇之一。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奥里萨邦科纳拉克小镇上,建在孟加拉湾海岸边的荒凉的沙漠上,颇为奇特。关于这座神庙的来历各家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黑天神克里希纳儿子萨姆巴患上了麻风病,在太阳神的治愈下才日渐好转,为了答谢太阳神的救命之恩,克里希纳特意建立了这座庙宇,取名科纳克尔,意思是“太阳之乡”。这个小镇也因此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由13世纪的卡灵伽国王纳拉辛哈·德瓦为了祈求太阳神治好他脊柱变形的毛病而修建了此庙。而现今的考古学家推论:当时奥里萨地区战乱连绵不绝,国王纳拉辛哈·德瓦修建此庙,是为了庆祝打败穆斯林入侵者、感谢太阳神的凯旋纪念碑。这座屹立在海岸上的宏伟建筑,如今大部分受到摧毁,只剩下原来的一半,但这些留有残垣断壁的建筑仍然不失其当年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该庙的主殿内设有三尊由黑石雕成的太阳神:正面对着庙门的是印度教中的创造神梵天(代表朝阳),在两侧的是保护神毗湿奴(代表正午的太阳)和破坏、再造神湿婆(代表夕阳)。每天清晨从海上升起的第一束朝阳便映射在太阳神头上,太阳绕着庙宇旋转一周,始终照在这三尊太阳神的身上。走进太阳神庙,迎面是青石砌成的舞厅,然而现在只残留着3米多高的基墙,墙壁上面雕刻着人群,舞姿多变,神情各异。主殿造型奇特,整个主殿看上去犹如一辆巨大的战车,是用红褐色的石头雕砌而成的。主殿长约50米,宽约40米,墙壁厚2米。战车共有24个巨轮,每个轮子的直径大约有2米,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还有8根粗大的楔形辐条。根据介绍,这7匹战马表示一个星期为7天,24个车轮表示一天有24个小时。战车外表刻满了花纹图案和雕像,由各种神像和传说中的人物像,也有表现打猎、做生意、讲学、打官司、牛拉车、妇女烹调、拔河比赛、士兵回家等民间社会生活的种种画面。
当地节日习俗:印度在每年的1月14日都会举办一个非常盛大的风筝节。这天是太阳进入北半球的日子,也就是中国的所谓的冬至。为庆祝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因此举行风筝庆典来向太阳神祈求丰收和幸福。人们要在河水中洗浴,赞颂太阳神,向太阳神祈福,再到太阳神庙朝圣。同时家家户户在这天都会准备传统的芝麻糖并爬上屋顶放风筝,天空中布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互相缠斗—从日出到日落,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时才收兵。
NO.3埃及阿布辛贝勒神庙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阿斯旺的旅游重点,位于阿斯旺以南千米处,建于公元前-前年,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
阿布辛贝勒神庙决非是一块块巨石的堆砌物,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经过逾年的风蚀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石质之坚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都会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
跨进神庙穿过第三道石门,步入处在大厅尽头的一间小石室,内有四尊石像,从左至右分别是冥界神、太阳神、拉美西斯二世和天空神。圣坛里供着神并不神奇,神奇的是一个幽深的岩洞里,在三千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天文、星象、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相关的知识,按照拉美西斯二世的要求,把神庙设计成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神庙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金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两次穿过60米深的庙廊,依次披撒在神庙尽头右边三座雕像的全身上下,长达20分钟之久,让神殿熠熠生辉,而最左边的冥界之神却永远躲在黑暗里。人们就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是古埃及人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太阳奇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60年代,当阿斯旺高坝开始动工修建、努比亚古迹面临着永沉湖底的厄运时,它的价值才为世人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发出拯救努比亚的呼吁,51个国家作出了反应。从年至年,专家们进行了40多次大规模的挽救古迹活动:由24个国家的考古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实地勘察了受湖水威胁的地域;22座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以其旧貌重建。为了保留太阳节的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募捐,派出当今国际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人员,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测算手段,将阿布辛贝勒神庙原样向上移位60米,以确保神庙不会被水淹没。尽管煞费心机,竭尽一切努力,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错位而挪后了一天。
NO.4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距离雅典两个小时车程的德尔菲,是古希腊神秘之地,也是古代“世界的中心”,在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以位于约8公里外悬崖峭壁下的古德尔斐遗址最吸引游客。自从19世纪末开发以来,游客便络绎不绝。
据说这里曾是古代世界精神文明的中心。于希腊诸神来说,德尔菲是所有希腊圣地中最重要的神殿,神殿是要献给太阳神阿波罗的。在古希腊人的信仰里阿波罗是知识、光、音乐和医药的神。在德尔菲遗址上发掘的文物,全部收在附近的博物馆里,最有看头的是一个拉着四匹马的青铜像“战车的御者”。虽然人与车已分开两截,但造型精美,气势慑人,旅客到这里就可以感受到阿波罗神伟大之处。
希腊神话中,宙斯神为了确定“世界的中心”,从相反方向放出两只老鹰让它们反向飞行,相会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然后委派它最疼爱的儿子阿波罗太阳神管理这个世界的中心,并赐他一块卵形石,使德尔菲成了“神谕”的起源。因为有了这个神谕,德尔菲一度成为人民的朝圣胜地而声名远播,后来基督教兴起,神谕活动被禁,神殿被封,德尔菲渐渐沦为废墟。
在遗址现场,阿波罗神殿只剩下7根长短不一的柱子,残柱碎瓦中,可见呈方形的神殿中心,以及沿山坡的Z形“圣路”。圣路两旁有马厩、礼物库和颂扬圣迹的纪念碑,最后是廊柱和祭坛,以及一个可容纳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及运动场。
NO.5中国日照天台山
图/尹博
天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天台山之名来自《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竹书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日照金代状元张行简在祝贺日照由镇升县时写到:“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游历天台山时曾发出“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的感叹。“人间仙境”之名由此而来。
图/尹博
天台山是中国东方太阳崇拜文化的发源地,有数万年前的太阳部落遗址。遗址上有太阳部落用的沙发状石椅,石椅靠背上刻画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还有石砌的图腾柱,居住用的石头房基,生活用的石盆、石磨、石臼、石火坑以及巫和族长等人的积石冢等。遗址上出土过石球、石斧、石镰、石箭头、及各类生活或祭祀用陶器等旧石器或细石器时代文物。遗址周围的山岩上刻有反应远古时期先民生活的岩画。这里是太阳崇拜文化的发源地。
图/尹博
天台山中有汤谷,汤谷之上有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有商王到东海来祭祀太阳时留下的石刻岩画等遗迹,还有大量与太阳崇拜有关的故事与传说。这里曾经是东夷先民祭祀祖先的圣地。天台山是尧王城古国的祭祀地。山上有帝俊的石祖像,有羲和积石冢和大羿、嫦娥、伯益的大墓,还有祭祀伯益的魁仙阁。山下汤谷中有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洞和古莒国国君黎比公的祭祖碑,汤谷春秋大墓出土过雌雄青铜宝剑等重要历史文物。
(以上图文作者不详,向作者致敬!文字经过北寒整理,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与太阳神信仰有关的道教诸神
此外太阳信仰在中国道教文化中更是俯拾即,很多道教神明都和太阳神信仰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下面小道就和大家一块了解道教与太阳神信仰。
NO.1火德真君
北京后海火德真君庙山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信奉的火德真君,全称“南方执法火德荧惑星君”,就是主南方太阳之火,属于五行八卦中南方离卦的演化。火德星君与木德星君、土德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合称五方五德星君,道教尊为金木水火土五镇星君五行应运天尊,居星垣下造化利生宫。而道教的正统先天神仙皆符合阴阳五行理论,皆为道的演化,因此评论一个神灵是不是正神的依据也就是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规律,是否符合大道演化,符合即为正神,不符合即为伪神。历史上北京曾有火德真君庙上百所,至今保留的也有几十,其中最鼎盛的当属什刹海火德真君庙道观。
火德真君圣诞日为农历六月二十二,后改为六月二十三。
NO.2火官大帝
另外道教信仰中的天地水阳四府群真,天地水三官大帝信仰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其中的“阳”指的是什么呢?“阳”指的就是太阳,即所谓“太阳丹天”,而丹天之主即为火官大帝,全称“赤元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火官大帝和三官大帝合称“四官大帝”,其统帅的火府众神更是《龙虎山日诵读早晚课》结尾处四府群真的一部分。很多人容易把火德真君和火官大帝混淆,小道查询不到具体经典显示两者为同一人。既然道教给他们分文别名,自然有道教的含义,虽然都为太阳信仰的一部分,但是不应该认为其为一人。
火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乾元四品,考校火官。
运扶乾健,德合离明。
居太阳丹天之中,统左府注生之籍。
盛德在火,炎帝持衡。
功参佐於三元,炁运行於四月。
驾赤龙而行南陆,照明荧惑之宫。
烛朱陵而显丹台,焕赫文昌之运。
辉辉朗耀,炳炳照临。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赤皇上品,三炁火官。
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
NO.3太阳神君
此外,道教还信仰代表阴阳含义的太阳和月亮本身,道教合称之为“二曜”,与金木水火土五星或者说五方五德星君合称为“统制七政天尊”。太阳为“太阳星君”,月亮为“太阴星君”,为阴阳的代表与演化。二曜五星,即为阴阳五行的代称。有人说太阳星君是具体的某个人格化神,不如说就是太阳本身。而嫦娥仙子更不是“太阴星君”,只是住在月宫中的仙人而已。道教与其说是多神信仰,还不如说是对自然朴素的唯物主义信仰的化身,道教和道学中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类的科学探索,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实践与发明更是成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巅峰。
七政宝诰
志心皈命礼,
二曜光天,五星正位。
太极发宣于七政,鸿图布列于元皇,
日月经纶,调水火木金而敦土,
阴阳妙用,运东西南北而镇中央。
弭化弘灾,保持大劫。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日宫月府,五方五德,统制七政天尊。
太阳星君圣诞为农历三月十九日。
NO.4东王公、扶桑大帝、太一神
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东王公壁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道教中和太阳有关的神明还有东王公,是代表“阳”的男神,在道教里,东王公与西王母共理二气,是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的创世神,分别是阴阳的代表。《枕中书》称: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东王公与西王母信仰历史悠久,来源于浩劫洪荒时代,属于先天神明。道教认为东王公主管一切登仙得道的男子,掌管仙籍,凡成仙得道之人,都得先拜东王公.然后再拜见西王母,然后才能飞升进入九天,再入三清境谒拜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中国古代认为太阳是三足金乌的化身,往往以金乌代指太阳,《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人们称呼东王公为扶桑大帝,也成为了太阳的代表。另外道教中东皇太一、太一神、东华帝君、东皇、木公、青童君、东皇公等神号皆和其有直接间接关系。前段时间风靡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东华帝君(东华紫府少阳君)即是以东王公为原型塑造的文学形象。
但是道教全真派也以东华帝君为五祖之首,但是全真道推崇的东华帝君为汉代仙人王玄甫,他们认为王玄甫仙人为东王公在人间的化身,而吕洞宾吕祖则是王玄甫帝君的转世。这种事说法并没有得到道教界的公认,而且说法含糊,只在元宋德方《全真列祖赋》、和《金莲正宗记》里才将东王公与仙人王玄甫合并,认为王玄甫是东王公到人间的化名。这种说法不为其他宗派所认同。所以王玄甫真人是东王公的化身的说法有待考证。
但因为资料不足无法进一步论证几位神明之间的关系,还请大德指教。
东王公圣诞为:正月初六(待考证)。
与太阳神信仰有关的道教宗派
除了道教很多神明或住在太阳上修行,或者直接是太阳的化身。历史上很多道教宗派也与太阳神信仰有关。
NO.1太一教与太阳神
首先提到的就是金代北方四大教派之一的太一教(金代北方四大教派分别是真大道、太一教、楼观道、全真道)。
东皇太一是先秦楚地信仰的最高天神,太一神也是作为最尊贵的神明在汉代被广泛祭祀崇拜。而以太一神为主神的道教太一教更是在金朝被女真皇室倍加推崇,成为了金代北方最鼎盛的两大宗派之一(金代统治者推崇真大道和太一教,虽然楼观道与全真道影响力也不小,但是金代并没有太过支持两派),元代时期太一教逐渐没落,很多书上说并入正一或全真,小道认为不可信,因为至今我们仍可以遇到太一教道士,只是因为数量太少,不被重视,被大家遗忘罢了,要知道道士有道士的傲骨,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没有一个道教宗派自愿被其他教派并入,更别说曾经无比辉煌的太一教了。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见到太一教的复兴。
NO.2净明道与太阳神
以许逊天师为教主的净明道和闾山派也和太阳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尊奉许逊天师为教主,然而净明道确源自于“豫章派”,易心莹道长《道教源流三字经》中讲:“豫章派,祖兰期。孝悌王,是本师。亲点化,掘三墓。见尸体,身忽合。遥轻举,显神通。铜符券,蕴神功。传谌母,守真鹰。嘱度者,旌阳令。三祖许,号仙都。石函记,法鼎炉。”许天师之法一部分始于兰期公,而兰期公之法来自于“星斗”中的真人孝悌王;许天师另一部分法则来自于日神和月神,日神和月神曾下降传授其秘法。所以净明道中的“明”字拆开便是日月两字,可说明其教派与太阳和月亮的传承关系,体现其法脉传承中的法力除了来自于月亮和星斗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太阳之神。虽然净明道当代被划归到正一道之中去,但是纵观其历史和经典,来自于星辰日月之力的净明道有其独特性,和太上老君神授的正一道虽有联系,但传承关系并不密切,也绝非同一宗派。
结语
不只中国,不只道教,基本上世界所有的古代先进文明都有太阳神之崇拜,太阳与我们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更是影响到我们生活、生产、艺术、信仰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民族与地域,虽然太阳神的信仰有其差异,但是其根源却是想通相容的。世界其他宗教的太阳信仰慢慢消失,但是道教依旧保留下来了这份根。
正如道教中太清宝诰中所言:随方设教,历劫度人。道教所信奉的最根源是无上大道,道本虚空,无形无情无名,但是万事万物又都是大道的演化。大道假名易号,随方设教,启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宇宙,甚至不同的生命形式生命体。
所以大道的信仰,不只属于中国,他属于世界;不只属于汉族,他属于每个民族;不只属于人类,他属于每个生命体甚至非生命体。
太阳的光芒会照耀地球的每个角落,而大道的信仰也会传遍地球的每个村落。
(本篇文章关于道教的后半部分文字为青年道学原创,作者:张方隆,编辑:溆菱、太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