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常会碰到这样一些老人,无缘无故腰痛,越来越重,甚至无法行走及下地,一拍片子,骨折了!病人和家属都很奇怪,我没有摔跤啊,怎么就骨折了呢?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老人的常见的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基本上都伴有骨质疏松,这是无法避免的,就像变老一样,只是有些人老的快,有些人老的慢,骨质疏松也是这样,年龄大了,骨质中的钙流失加重,而钙吸收却下降,收支不平衡,自然就骨质疏松了。严格意义上,如果没有症状,骨质疏松不能算一个疾病,但骨质疏松可能会导致骨折风险的增加,这很好理解,就像房子时间太久,结构都腐朽了,轻微的地震后房子就坍塌了。
所谓脊柱压缩骨折,顾名思义,脊柱的椎体发生了骨折并有一定程度压缩,这类骨折通常见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严重者不能床上翻身、下地行走。对于这种骨折,以往大多采取保守治疗,但需要卧床3个月,存在一定骨折不愈合风险,且会残留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者有可能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需要大范围的脊柱畸形矫正,可谓得不偿失。
保守治疗在我科通常住院时间为2-3周,方法有椎旁注射、手法复位、中频脉冲电刺激、TDP理疗、电针、偏振光、蜡疗、定向透药等配合功能锻炼,大多在2周左右疼痛明显缓解,然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地活动准备出院。
近些年,一种微创的术式被应用于脊柱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也非常少。通过经皮穿刺,在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达到止痛并稳定脊柱的目的,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避免了老年人长期卧床带来的深静脉血栓、褥疮等风险,可谓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