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超声引导下脊柱中轴神经阻滞,先要掌握

时间:2020-10-30 18:45:23 来源:脊柱后凸

翻译

医院:柴彬

指导老师

医院:崔旭蕾

腰椎解剖

突出的棘突位于中线;

椎板和关节面(上、下关节突)位于棘突前外侧;

横突位于椎板的侧面和前方;

椎体位于脊柱中线和最前方;

腰椎的外侧是脊旁肌(例如,竖脊肌);

腰方肌位于最外侧,从第十二肋延伸至髂嵴;

竖脊肌前方是腰大肌;腰大肌前方是腹腔。

图示文字英译汉

PSM=paraspinalmuscle

(e.g.,multifiduserectorspinaemuscles)

PSM:脊旁肌(例如:多裂肌或竖脊肌)

QL:quadratuslumborummuscle

QL:腰方肌

PsMM:psoasmajormuscle

PsMM:腰大肌

peritoneum:腹膜

vertebra:椎骨

棘突之间是棘突间隙或椎板间隙;

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之前,会遇到以下韧带(从后到前):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

硬膜外间隙的前方是硬脊膜和蛛网膜下腔,包含脑脊液(CSF)、脊髓(头侧至L1-2)或马尾(尾侧至L1-2);

蛛网膜下腔前方是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

以下结构可在超声下可视化:

骨结构——棘突、椎板、小关节、横突和椎体后缘

韧带——黄韧带和后纵韧带

肌肉——脊旁肌(竖脊肌、腰方肌)和腰大肌

硬脊膜

硬膜外血管(可见血管搏动,多见于年轻受试者)

腹膜

超声分辨率不能明显区分:

硬脊膜/黄韧带(这些结构可能表现为一条高回声线影);

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这些结构通常表现为一条高回声线影)。

扫描技术

患者坐位,躯干弯曲以扩大棘突间隙;

触诊每侧髂嵴最高点并标记嵴间线(大致在L3-4水平);

选择2-5MHz凸阵超声探头并将其放置在L3或L4椎体水平;

使用足够的超声凝胶,以确保超声探头和皮肤接触良好,并消除潜在的空气滞留导致成像不佳(伪像);

调整适当的超声视野深度(通常6-8cm),聚焦范围(通常5cm)和增益。

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定位技术图示文字英译汉

Iliaccrest:髂嵴

横断面超声图像显示表浅、位于中线的低回声骨声影,代表棘突后轮廓;

每个椎板呈现为棘突前外侧高回声线影;

每个横突呈现为椎板前外侧高回声线影。

棘突横向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pinousprocess:棘突

lamina:椎板

transverseprocess:横突

anterior:前方

横向超声图像显示表浅、位于中线的低回声骨声影,代表棘突的后轮廓;

放置超声探头,使超声探头的中点与棘突的中点对齐;

标记不同椎体水平的棘突在脊柱中线皮肤表面的定位。

注意以下结构距离皮肤的深度:

棘突

椎板

横突

接下来,通过向头侧或尾侧移动超声探头,直到棘突低回声骨性声影消失,此即为棘突间隙。

棘突间隙横扫图示文字英译汉

interspinousspace:棘突间隙

epiduralspace:硬膜外间隙

subarachnoidspace:蛛网膜下腔

posteriorborderofvertebralbody:椎体后缘

notesofttissueatthislevel(notbone):

此位置是软组织(不是骨骼结构)

可通过在横断面上缓慢地头尾移动超声探头,评估棘突间隙的距离(宽度);或者通过向头端或尾端改变超声探头角度,以确定棘突间隙大小;

通过微调探头角度可识别两个相邻棘突的骨性声影间隙,此即为狭窄的棘突间隙;

记录从皮肤到黄韧带和硬脊膜的距离。黄韧带和硬脊膜通常并不呈现为两个独立的结构;

通常,黄韧带/硬脊膜复合体呈现为一条高回声线;

最后,在超声探头两端做标记来记录棘突间隙水平。

解剖相关

脊柱横断面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pinousprocessbonyshadow:棘突骨声影

spinalcanal:椎管

vertebralbody:椎体

transverseprocess:横突

lamina:椎板

posterior:后方

图示文字英译汉

spinousprocess:棘突

superiorarticularprocess:上关节突

pedicle:椎弓根

vertebralbody(posteriorbody):椎体(后缘)

transverseprocess:横突

lamina:椎板

棘突间隙横断面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interspinousprocess(nobonyshadow):

棘突间隙(非骨性声影)

ligamentumflavum:黄韧带

dura:硬脊膜

vertebralbody:椎体

transverseprocess:横突

facet:关节突

posterior:后方

图示文字英译汉

ligamentumflavum:黄韧带

dura:硬脊膜

vertebralbody:椎体

facetjoint:关节突关节

临床拾萃

在脊柱中轴神经阻滞之前,预先的脊柱超声扫查成像具有以下优点:

准确测定椎体节段和棘突间隙(从骶骨向头侧计数);

脊柱中线的精确定位(棘突的位置);

用于评估脊柱中轴神经阻滞的最佳进针点位置(即无阻挡的脊柱间隙);

神经阻滞进针前皮肤至黄韧带/硬脊膜距离的测定;

评估脊柱侧凸、既往椎板切除和器械植入术后的解剖异常和病理学改变;

神经定位。

计数脊柱节段图示文字英译汉

acontinuousbonyline:一条连续的骨骼线

图示文字英译汉

cephalad:头端

L5:L5水平

sacrum:骶骨

脊柱旁正中矢状位扫描(如上图)

可以清晰显示骶骨和椎板间隙。

这是一种更精确的确定脊柱节段的方法,而不是依赖于髂嵴估计L3-4间隙所在水平。

骶骨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连续的高回声线(尾端,上图中的白色箭头)和下方的骨声影;

一旦L5和骶骨之间的椎板间隙被识别,L5节段可以标记在皮肤上。

旁正中矢状位声窗图示文字英译汉

midline:脊柱中轴

buttock:臀部

right:右侧

如果脊柱中线棘突间隙超声波扫查受限,建议采用旁正中入路。

将凸阵超声探头放置在棘突外侧的矢状位平面上。

矢状位旁正中椎板间隙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LF/dura:ligamentumflavum

LF/dura=黄韧带/硬脊膜

PBVB:posteriorborderofvertebralbody

PBVB=椎体后缘

PLL: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PLL=后纵韧带

两个相邻椎体的椎板超声下为高回声骨性轮廓,其下方有相应的骨声影。

在两个椎板之间的纵向声窗内,寻找高回声的黄韧带和硬脊膜(更表浅、位于后方)以及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位于前方)。

旁正中声窗的大小(即高回声黄韧带/硬脊膜复合体的长度)是穿刺针进入椎板间隙的非常实用的指标。

更外侧,相邻小关节(上下关节突)形成连续波浪状的高回声线(如下图)。

黄韧带、硬脊膜和后纵韧带在这一视窗中不再可见。

小关节矢状位旁正中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facet:关节突

当超声探头向外移动时,横突(TP)在矢状位视图中显示出来(如下图)。

腰大肌在相邻横突间隙可见。

横突旁正中矢状位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ESM:erectorspinaemuscle

ESM:竖脊肌

PsMM:psoasmajormuscle

PsMM:腰大肌

TP:transverseprocess

TP:横突

一旦小关节和/或横突可见,这表明超声探头向外侧移动幅度太大,下一步应向内侧移动超声探头以捕获椎板和椎板间隙矢状位视图。

在年轻的成年受试者中,有可能看到硬膜外血管搏动。硬膜外血管搏动在新生儿和婴儿硬膜外腔尤为明显。

检查脊柱各节段的旁正中声窗,并选择最佳的椎板间隙方便穿刺针穿刺及穿刺过程畅通无阻。

图示文字英译汉

PLL: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PLL:后纵韧带

图示文字英译汉

D:dura

D:硬脊膜

LF:ligamentumflavum

LF:黄韧带

PLL: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PLL:后纵韧带

TP:transverseprocess

TP:横突

图示文字英译汉

D:dura

D:硬脊膜

LF:ligamentumflavum

LF:黄韧带

PLL: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PLL:后纵韧带

图示文字英译汉

cephalad:头端

PLL:后纵韧带

sacrum:骶骨

超声图像:L2-3棘突间隙的特征

L2棘突横向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spinousprocess:棘突

lamina:椎板

vertebralbody:椎体

L2-3棘突间隙的横向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ligamentumflavum:黄韧带

dura:硬脊膜

PLL:后纵韧带

TP:横突

facet:关节突

L2-3椎板间隙矢状位旁正中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LF/dura:ligamentumflavum/dura

LF/dura:黄韧带/硬脊膜

PBVB:posteriorborderofvertebralbody

PBVB:椎体后缘

PLL: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PLL:后纵韧带

特点:

黄韧带/硬脊膜和后纵韧带在椎板间隙可视;

椎板间隙位于棘突外侧和小关节内侧。

L2-3小关节位置矢状位旁正中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facet:关节突

cephalad:头端

特点:

小关节形成连续波浪状的高回声线;

黄韧带和硬脊膜不再可见。

L2-3矢状位旁正中扫描

横突定位

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cephalad:头端

PsMM:腰大肌

peritoneum:腹膜

L2TP:L2横突

特点:

每个横突(TP)在一个高回声的骨轮廓下投射一个低回声的骨声影;

腰大肌(PsMM)在横突之间可见。

L5-骶骨棘突间隙的特征

L5-S1棘突间隙的横向扫描骶骨横向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sacrum:骶骨

sacralcanal:骶管

L5-S1间隙矢状位旁正中扫描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LF/dura:黄韧带/硬脊膜

sacrum:骶骨

椎板切除术后

椎板切除术后瘢痕扫描,获取横向和纵向超声视图;

注意棘突的缺失;

箭头:疤痕。

图示文字英译汉

skin:皮肤

scartissue:瘢痕组织

durasac:硬膜囊

spine:椎体

subarachnoidspace:蛛网膜下腔

cephalad:头端

anterior:前方

矢状位扫描可见高回声硬膜囊,实时扫描下可见其搏动,蛛网膜下腔是无回声的。

图示文字英译汉

posterior:后方

scartissue:瘢痕组织

横向扫描可见环状硬脊膜(箭头所指),实时扫描状态下它是搏动性的。

腰椎侧凸(向右凸起)

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右侧有明显的弧形弯曲;

中线棘突间隙难以通过触诊明确。

A:

横断面扫描显示中线棘突(SP)和右侧椎板(L);

左侧的椎板不可见。横突(TP)在两侧都可视。

B:

横断面扫描显示中线棘突间隙(注意不存在骨声影)和黄韧带/硬脑膜(LF/D)复合体(高回声线)和后纵韧带/椎体(PLL/VB)复合体(高回声线,在更深处);

注意,后纵韧带/椎体线(PLL/VB)不是位于中线,而是向右移位,表明脊柱侧凸脊柱向右侧凸出。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qbo.com/yzyy/98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