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茴香穴位注射疗法及常见病治疗

时间:2019-3-28 19:28:12 来源:脊柱后凸

什么是红茴香穴位疗法?

红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即在经络,腧穴或在压痛点,皮下阳性反应物上适量注射红茴香注射液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的方法。通过针刺和红茴香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充分发挥经穴和药物对机体的综合调节效应,进而调整和改善机体及病变组织状态,使体内的气血通畅,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肌肉注射。此疗法与传统的封闭疗法根本区别于所用药物绝对不含激素。主要成份为纯名贵中药红茴香提取物,经临床观察,使用后无明显副作用。

红茴香注射液是经红茴香根皮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具有消肿散瘀,活血止痛等作用。

红茴香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及肩、肘、髋、膝关节疼痛或肌肉韧带伤痛及风湿痛、痛风等疾病效果奇佳。

红茴香穴位注射疗法对常见病治疗

1、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键盘及颈椎关节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等原因刺激或直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和迷路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以猝倒、眩晕、头痛为主症的病症。当头部过伸或转向时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猝然摔倒,但神志清楚,改变位置后症状可消除。X片示钩椎关节侧方或后关节部骨质增生,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扭曲,脑血流图可见异常。

红茴香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治疗取穴:1.颈3夹脊穴、玉枕穴、阿是穴。2.风池*、天柱、大椎*,玉枕穴位于枕骨隆突旁开2cm,风池穴针尖略斜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大椎略向上斜刺0.5-1寸(带*为危险穴位,初学者有风险,慎用,下同)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根据具体部位不同有所差异,建议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0.5-2ml,其他穴位0.5-1ml。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颈韧带钙化、关节囊退变肥厚、病变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的以颈部僵硬疼痛、前臂、手掌及指头放射痛为主症的疾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病变阶段间隙、棘突旁及神经分布区域可出现压痛,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治疗取穴:阿是穴、颈夹脊穴、颈夹脊穴以C2-C7痛侧夹脊穴为主,若疼痛放射至上肢外侧前缘,可配肩髃、曲池、手三里,若放射至上肢外侧后缘,可配肩贞、天宗、,若放射至外侧中线,可配肩髃、天髎(肩胛骨内上角处)、外关、合谷、后溪,夹脊穴向脊柱45°斜刺。天髎向肩胛骨方向斜刺。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根据具体部位不同有所差异,建议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0.5-2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位,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3、落枕

落枕属中医“痹症”范畴,系因风寒所侵,气血瘀滞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以睡后出现一侧颈项疼痛、酸胀、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颈部病症。查体畅游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或条索状的改变。严重患者头部歪向患侧。X线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治疗取穴:落枕穴、阿是穴、局部条索结界处,落枕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为治疗落枕的经验用穴。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0.5-2ml,其他穴位0.5-1ml。隔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

4、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是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可向颈部或背部放射,尤其夜间,肩部疼痛加重,患者不能入睡。体征为患侧手掌触不到健侧肩关节,患肢上举触不到头颈,后旋无法摸到自己的背部等。中医病因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阻滞,筋失所养不通则痛所致。X线检查可未见异常。

治疗取穴:阿是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中平穴、条口透、承山。

手不能平抬:主要取肩髃、肩髎、条口透;

手不能向后背:主要取穴肩前、喙突、条口透;

手不能放到另一肩的:主要取穴肩贞、条口透;

若手都不能转动,则取穴为肩髃、肩髎、肩前、肩贞、条口透;每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回家做爬墙活动,甩手锻炼并注意患侧肩关节避风寒。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位,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5、冈上肌肌腱炎

冈上肌肌腱炎是由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局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又名冈上肌腱综合症,外展综合症。疼痛主要局限于肩缝和大结节处,肩部主动外展60°-°之间时疼痛加剧,肩部外展活动受限。红茴香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疗效显著。

治疗取穴:在冈上肌肌腱痛点处注射,按此方法治疗,有效率95.5%。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0.5-2ml,其他穴位0.5-1ml。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6、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前臂伸腕肌群的起点部反复受到牵拉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损伤性疾病。特别用力伸腕而又前臂旋内、旋外动作时,肘部肌肉、肌腱过度的运动和旋转产生撕裂性损伤。在肱骨外上髁有局限性压痛点,前臂抗阻力的屈曲和旋转可使疼痛加重,Mill征阳性。患者握力减弱且有无力感,影响握持工具,无力拧干毛巾,X线检查多属正常肘关节。中医中属“伤筋”范畴,认为本病乃气血虚弱,风寒湿邪集聚肘节,淤阻筋经,脉络失和而成。

治疗取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曲池,手三里,手五里。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7、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腰骶部肌肉、筋膜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者两侧弥漫性疼痛的一种疾病,又称“腰臀筋膜炎”中医学中属于“肾虚腰痛”的范畴。压痛广泛,肌痉挛。X线多无异常,少数患者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治疗取穴:腰肌劳损首选为阿是穴,主穴为肾俞穴。1、阿是穴,腰3、4夹脊,肾俞。2、阿是穴,肾俞,足三里,命门。3、阿是穴,大肠俞,肾俞,阳陵泉。可将以上穴位根据病情进行组合,治疗后嘱患者休息,减少不良姿势,防止复发。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8、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因暴力或活动失衡而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的损伤,称急性腰扭伤,在中医学中属“闪腰”,“臀腰痛”,“淤血腰痛”等病症范畴。

治疗取穴:阿是穴、委中、腰眼、腰阳关、承山、天柱(阿是穴,腰痛点可配后溪穴)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9、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椎等组织,从而产生腰痛,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样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通常腿痛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棘旁用指深压出现局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下肢可有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

治疗取穴:根据影像学及查体明确诊断及突出位置,取1、主穴患侧大肠俞,关元俞,配下肢放射痛加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2、还可以选腰痛穴作为治疗学。3、病变部位及上下腰夹脊穴,可配后溪穴。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0、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指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发生的痛,即在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等部位产生疼痛综合。中医学属腰痛,筋痹,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治疗取穴:主穴:阿是穴,腰夹脊穴、肾俞、大肠穴。配穴:1、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2、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若疼痛由腰臀部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跟者,配穴选1。若疼痛由腰臀部放射到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至脚踝者,配穴选2.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1、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因跌扑损伤,血溢脉外,恶血瘀滞,气机不畅或因激素脂浊,入血害清,流行迟缓,凝滞成瘀发为此病,病因根本在于瘀滞。治疗以“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着手。红茴香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

治疗取穴:依据“临近取穴”的原则,取环跳、居髎穴、腹股沟韧带中点注射。《肘后方》:“环跳,主髋中,痛不可举”而居髎穴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其针刺活血通络功能已被现代实验证实。两穴相配温通阳气、疏导气机、通脉逐瘀。配合下肢牵引,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效果十分确切。

环跳穴: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居髎穴: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中点处。

腹股沟韧带中点:于股动脉外缘进针,直刺直达骨面注射。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2、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者慢性劳损时造成膝关节滑膜层损伤,组织水肿,充血,渗出液增多,关节腔内大量积液,积血为主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疾患。肥胖者多见。急性水肿期出血渗出较多,肿胀疼痛明显,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行关节穿刺,将积血、积液抽出,肿胀疼痛即可大部分消除。抽液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72小时内局部制动,防止积液渗出。急性期过后即可进行红茴香治疗。

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阿是穴。并嘱锻炼股四头肌。髌骨周围压痛点、内外膝眼横刺透穴,禁止注射关节腔,足三里不易深刺,下有腓神经经过。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3、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类风关”、“强直性关节炎”。多因风寒湿邪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的对称性关节。血沉加快,血清类风湿因子升高。X片改变(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红茴香以其温热之性,通径散寒,活血化瘀,对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根据累及的部位不同,取穴不同:1.指关节:八邪(第1-5指之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2.腕关节:阳溪、大陵;3.肘关节:曲池、曲泽;4.肩关节:肩髎、肩髃;5.髋关节:风市、环跳;6.膝关节:内外膝眼、足三里、委中;7.踝关节:昆仑、三阴交、照海;8.趾关节:八风(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每次治疗一个部位。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4、跟腱炎

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是小腿三头肌的延伸组织,附着于跟骨结节,当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跟腱及周围筋膜无菌性炎症时,发为跟腱炎。红茴香对跟腱炎有很好的效果。

治疗取穴:跟腱两侧阿是穴、太溪、足三里、昆仑、承山。嘱患者多锻炼腓肠肌。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5、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近踝关节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多由于运动失度、不慎跌扑,或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筋经、脉经、及关节扭伤。以致经气受阻、气血瘀滞局部而成。以踝关节内翻位损伤造成踝部外侧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常见。当踝关节被动内翻并趾屈时,外踝前下方疼痛剧烈,且有明显局部压痛。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治疗取穴:1.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昆仑、太溪、商丘、照海;2.阿是穴、照海、丘墟。内踝关节扭伤配照海,外踝关节扭伤配丘墟。注射后可局部按摩或用灸法。《针灸聚英》言:打扑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本病治疗,阿是穴的选择尤为重要。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6、足底痛

足底痛包括趾痛和跟底痛,跟底痛一般在足跟着力点稍前处。足横弓劳损,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缩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趾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常波及两踝,不能久立或远行,局部无明显红肿。足底痛属中医骨痹范畴,多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肾经气虚,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转、跌扑等外伤,致筋脉损伤,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红茴香具有温通气血、散寒除湿的作用,对足底痛效果显著。

治疗取穴:阿是穴、昆仑、太溪,注射后局部按摩足部或令患者用力跺足跟。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7、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归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多因肥甘饮食、风寒湿邪、疲劳紧张、手术损伤等诱因造成肢体关节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本虚标实,既有先天不足之肾虚,还有后天失养造成的脾肾两虚。

治疗取穴:红茴香治疗痛风主要采取局部痛点注射,效果显著。脾虚湿滞型痛风,加足三里、三阴交。另外,髓会悬钟穴对痛风有独特治疗作用,可以选用。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18、脑中风和脑梗死后期形成的偏瘫

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又称“偏枯”,“偏风”,乃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偏枯。红茴香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它独特的“回痛”特点可诱发大脑特定区域表现活跃,可加速疾病康复,治疗偏瘫疗效满意。

治疗取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为治疗偏瘫选穴首选。上肢偏瘫选手阳明大肠经,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偏瘫选足阳明胃经,取穴: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治疗本病时禁止与利多卡因配合注射。脑部运动感觉区可予扣刺。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注射液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3-4个穴,左右侧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9、面瘫

面瘫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变性而致病。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睛闭合不良,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伴流泪、流涎。

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筋经,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取患侧太阳、颊车、地仓、颧髎、阳白、下关、合谷、后溪等穴,口服强的松10mg,每日3次,连服3日。红茴香既发挥了药物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消炎,解压和营养面神经的作用,又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风通络、益气活血之目的。治疗期间应避免风寒。若眼睑闭合不全,则灰尘容易侵入,外出需佩戴眼罩,每日滴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2-5个穴,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0、带状疱疹后遗症

医学术语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俗称“生蛇”,“蛇丹”,“缠腰火龙”是一种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病毒性皮肤病。此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病人外部皮肤治好后,疼痛仍在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较重的可能引发病症。

治疗取穴:在带状疱疹区域的中心点(阿是穴)经皮下注射,或患处附近部分取穴注射。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从中选2-5个穴,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21、痛经

痛经为青少年女性常见病,临床表现以经期前后阵发性小腹痛、绞痛,或痛引腰骶,甚至昏厥。多因肝郁气滞,寒湿凝滞、湿热中阻导致冲任淤阻,血海气机不利,胞脉失常,不通则痛。红茴香具有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适合治疗痛经(湿热中阻型痛经不适合)

治疗取穴:三阴交、地机、。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使气畅血行,通径而止痛。地机乃脾经郗穴,可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本病穴位注射疗效关键首先要得气,发挥穴位的治疗作用,往往针入痛止,其次,发挥红茴香药物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对穴位形成更为强烈持久的作用。

配方: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利多卡因1-2ml+VB-2ml)。

注射药量:红茴香注射液阿是穴1-4ml,其他穴位0.5-1ml。与月经来潮前10天注射,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红茴香穴位注射10大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红茴香治疗的特点及治疗后会出现的正常反应(回痛反应);

二、红茴香适用于虚寒性软组织损伤,热性病、注射部分红肿热痛、皮肤病、瘀血、水肿也可适用;

三、回抽见血或积液应立即起针,用无菌棉压迫针孔1-2分钟,调整针刺角度方向继续注射;

四、扭伤、挫伤、跌打损伤患者24小时内忌用,24小时后可使用;

五、初次治疗,年老体弱者注射点不易过多,药量也相应酌情减少;

六、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如注射前服用药物指标达正常范围的,可以注射;如指标仍不正常,慎用。对于严重超标:血压高于mm/Hg,血糖高于8.1mmol,心律高于次/分,禁用;

七、哮喘病、冠心病患者、孕妇、妇女月经期及过敏体质者、凝血机制不全者、癌症晚期病人等禁用;

八、眼部、耳部穴位注射时药量不宜多,不应提插捻转寻找针感;

九、高风险穴位如:胸背部穴位、肩井、风池等应掌握好角度和深度,注射时宜浅不宜深,宜平刺不宜直刺;

十、严禁将红茴香注入滑膜腔、关节腔、腱鞘、血管内。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描以下







































北京那有专业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qbo.com/yzyy/865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