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健康307患颈椎有微细病理移位

时间:2017-2-10 2:19:42 来源:脊柱后凸

由于颈椎退变、失稳所引起的移位颈椎的解剖位置改变小,需注意观察、分析其微细变化。颈椎失稳后可沿患椎的纵轴、额状轴及矢状轴发生微小的移位,临床上多见的为旋转移位,也可呈侧方移位或向后移位。有些病历因为患椎为立体的微细移位,在平片上重叠遮盖。患椎移位多见于C5或C4,因为人们作颈椎活动时,这些部位受到的应力较大。C4~5活动范围也较大。

(1)C3~6患椎以左右旋转移位为主要X线表现:

正位片见患椎棘突中部偏离颈椎棘突正中线,偏向移位侧,该侧椎体边缘到棘突中线的距离小于对侧。两侧钩突关节间隙不对称,椎间隙左右不等宽。椎体可见程度不同的倾斜,患椎棘突间距上下不等宽。侧位片双突双边影。侧位片上如患椎旋转角度较大时,椎体后缘可呈现“双边”影,后关节突呈现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现有双影,称“双凹”现象。如患椎见有“双边”、“双凸”、“双凹”现象,而其上下颈椎却显示正常,表示该部颈椎有旋转移位。如果上部颈椎显示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双边”、“双凸”现象,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移位。如果颈椎一个或两个显示正常,而其余部分有“双边”、“双凸”现象,表示显示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移位。如果全部颈椎出现上述现象,则系投照位置不正确之故。所以确定旋转移位的椎体需要把正、侧位片上的各种征象综合观察分析,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化形象。侧位片上患椎后关节突间隙上下不平行,即不等宽,关节面变模糊。棘突间隙上下也可有不等宽。斜位片可有椎间孔变形,上下关节突间隙宽窄不等。

(2)患椎前倾或后仰移位的X线表现

患椎前倾及后仰移位实际也属于上述旋转移位的范围,只是在三维移位的程度上,患椎向前后旋转的程度明显些。在X线平片上的表现又有些特征性。患椎前倾移位时,正位片见患椎棘突上下棘突间距不等,为上窄下宽。患椎后仰移位时则上宽下窄。椎体上下缘出现“双线”征象,侧位片颈椎生理曲线不好,患椎体前倾移位时,与下一椎体形成向后方的成角变形,成角以上的颈椎正常曲线变直。其患椎下方椎间隙前窄后宽。后关节间隙上下不等宽或关节面模糊。棘突间距上窄下宽。患椎后仰移位时与上述表现相反。

(3)患椎前后移位的X线表现

正位片意义不大。侧位片上可见颈椎后缘弧线中断,向后移位的椎体后缘可超过下一椎体后缘2~4mm,常伴有患椎后仰移位,使棘突间距变小,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形,其横径变小。颈椎失稳病人拍过伸过屈位片,椎体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使椎管前后径减小,在已有椎管狭窄的病人,可加重对脊髓的压迫程度。所以颈椎前后移位是脊髓型颈椎病病因之一。

(4)患椎侧方移位的X线表现

两则钩突关节间隙不对称,关节间隙狭窄侧钩突增生明显。患椎棘突偏离棘突中线,但患椎棘突仍位于其椎体正中,侧位片上无患椎“双边”、“双突”影,以此可与椎体旋转移位相鉴别。椎体两侧边线,可有一侧微凸,另一侧微凹。斜位片椎间孔变形不明显。

(5)寰枢关节错位的X线表现

由于寰枢椎解剖及功能方面的原因,常出现半脱位现象,临床症状较复杂。X线表现较特殊,一般需投照颈椎侧位、开口位及过伸过屈位片。颈椎前移位时,在侧位片上有寰齿间距增宽,寰椎管前后径变小,正常成人寰齿间距为2.5mm以下。儿童寰齿间距为4.5mm以下。寰椎椎管前后径如为14mm以下,颈髓常受压而出现症状,17mm以上,颈髓常不受压。测量寰枕线与齿状突轴线之夹角正常为70°~80°,若角度变小则为齿状突后脱位,或枢椎仰旋移位。若角度变大,则为齿状突前倾移位。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可见寰枕后间隙变窄,寰椎后结节与枢椎棘突间距离增宽,过屈位可进一步证实寰枕间隙狭窄是否存在。寰枕后间隙变窄在开口位片上的表现,如果寰枢椎有旋转、向前或侧方移位时,可见寰椎侧块和枢椎齿突两侧间距不等,枢椎棘突向一侧偏歪,齿突轴线和寰椎轴线不能重迭,发生偏歪,后关节间隙两侧不对称,寰椎侧块向一侧移位。

(6)寰枢关节紊乱的X线表现

①寰齿前间距多在正常范围,个别人略呈“∧”和“∨”形改变;部分人寰椎后结节与枕骨间距明显变小或增宽,示寰椎与枕骨之间有前倾后仰现象(见图4-45)。

②正位片:常规正位片,C1~C2难以明确显示。部分病人显示头颅与上颈椎倾向一侧。

③开口位片:多见C1~C2解剖位置关系失常。

a.水平旋转型:齿状突居中,与寰椎两侧块之间基本对称,C2棘突偏向一侧。

b.侧偏旋转型:寰齿间隙不对称,齿状突偏向一侧,C2棘突偏向对侧(见图4-46)。

c.侧向偏移型:寰齿间隙不对称,齿状突和C2棘突向同侧偏移,齿状突的纵轴偏离寰椎垂直平分线。

d.侧倾型:齿状突向一侧倾斜,其纵轴与寰椎两侧块外角连线垂直平分线互成夹角,双侧寰齿关节间隙形成一侧上宽下窄,另一侧上窄下宽。双侧寰枢关节突间隙也出现相应的变化,齿状突倾向侧较窄,而另一侧则较宽。

e.前倾型:齿突影变大,由于放大所致。

(7)寰枢关节脱位:

①侧向旋转脱位:齿状突向一侧偏移或侧倾,双侧寰齿间隙及关节突关节间隙,形成一侧宽一侧窄现象,关节面偶合失常。由旋转力作用所至者,枢椎的棘突常偏向一侧,即偏离枢椎之纵轴。

②后仰型脱位:典型者环齿前间隙呈“∧”形改变,可能合并有寰椎横韧带下部分断裂。

③前倾型脱位:寰齿前间距增宽,一般认为达4mm以上者,可诊断为寰枢关节脱位。明显者往往合并环横韧带断裂,若该韧带仅部分(上部)断裂,则寰齿前间隙可呈“∨”型改变。

(文本选自百川脊柱健康学系列丛书之《脊柱平片测量定位技术》节段,作者:黄开斌)

百川健康文化中心:

-

网址:







































白巅疯
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qbo.com/yzyy/482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