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康复

时间:2021-3-11 11:41:39 来源:脊柱后凸

什么是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由于人体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使骨脆性增加而引发的疾病,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性骨折。

全球每22秒就有1例新发椎体骨折,50岁以上人群的椎体骨折发生率在30%~5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中国老年人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骨质疏松尤其是严重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生活及工作中很容易就会出现椎体骨折。

不经意的摔倒不慎的损伤稍用力的咳嗽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腰背痛,腰背部疼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骨折后,大分患者腰背部出现急性疼痛,疼痛部位即伤椎处,翻身时疼痛明显加重,以至不能翻身,不敢下床。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患者除了表现骨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外,常表现为沿骨折部位神经走行的放射痛。腰背部压痛的同时伴有胸前、腹前区及髋关节,大腿等部分疼痛。

驼背畸形,由于患者早期未制动,常导致骨折椎体继续压缩变扁,骨折愈合差,发生进展性脊柱后凸畸形,即我们常说的驼背。

腰背部慢性疼痛及身高变矮。

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危害

慢性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其他椎体及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的风险和死亡率及致残率增高。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保守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较轻,椎体压缩程度轻微且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止痛药:一般选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双磷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等。具体使用方法咨询脊柱外科医生或者见药物使用说明书。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疼痛剧烈、椎体骨折不稳定、椎体后凸造成硬脊膜囊受压、无法长期卧床、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

为什么做了手术还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PVP术后有18%的患者再发椎体骨折;

PKP术后有17%的患者再发椎体骨折;

据研究报道显示,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再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仅为7%。因此,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降低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风险。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术后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指导。

指导术后下床活动指导下肢及腰背肌功能锻炼

心理指导: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指导。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目前的常见病,主要原因就是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主要有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无论是否发生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均应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时就医很关键,医院脊柱骨科将竭诚为您提供治疗及指导

: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

门诊地点:门诊五楼外科门诊8号诊室

李孟钊住院医师联系

姚立权住院医师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qbo.com/yzyy/1049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