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驼背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个小事,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影响更重。《黄帝内经》云:“久坐伤骨、久劳伤气……”也就是说长时间不规范的伏坐会损伤骨骼,形成身体畸形。
青少年元气未充,骨骼未实,骨质偏软,容易驼背变形。当孩子轻微驼背、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食欲不振时,说明脊椎可能有问题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治疗,久而久之将导致孩子弯腰驼背。长期放任发展,会影响心肺功能和身体其他机能的正常发育。
驼背是因为胸椎后突引起的身体形态改变,病因复杂,统筹归纳为活动性驼背和固定性驼背
固定性驼背:
脊柱先天性畸形:属于先天性的,由于小时候没有注意导致脊柱越来越严重;
骨关节结核病:由于结核菌的破坏侵袭脊柱导致椎体的变形融合;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和关节囊及软组织的病变;
特发性脊柱侧弯:原因众多(详见另一篇文章:脊柱侧弯,一个被忽视的脊椎杀手);
固定性驼背病因还有很多,治疗复杂,多需要手术治疗方能解决,这里不再详谈。
大多数驼背都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引起的,使脊椎受力失衡,胸椎曲度增大,称为活动性驼背,也有人叫姿势性驼背。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仝氏整骨整形)
根据椎体后凸位置的不同,我们将姿势性驼背驼背分为三大类:
01
正常姿势
完美的姿势应该是:整个躯干呈哑铃型曲线。下巴微微收紧,背柱伸直,挺胸部,腰凹陷。具体来说(见左图):
从背后看:脊柱的中心线呈直线。
从侧面看:脖子部位(颈椎)略向前弯,从肩膀至脊柱中部向后弯,腰部向前弯。
肩部驼背型
特征:脊柱的肩膀附近有驼背顶点;肩膀周边呈园弧状;从脖子到肩部上方的肌肉,比起周边的肌肉稍微隆起的话,证明肩部驼背。正常的脊柱从肩膀至背部有自然的向后弯曲。
原因:常坐在办公桌前低头办事,或者常用电脑的人士,操作时往往双肩垂下,脖子往前,这种姿势使脊柱不单要支撑头部,还要支撑脖子,靠近肩膀部位的脊柱比正常状态大大向后弯曲。工作一段时间,伸直脊柱活动活动的话就不会变成驼背。但若在弯曲脊柱的状态下长时间持续工作,或是在使用电脑间中不是伸直脊柱,只是抬抬头吧了,这种习惯长期下去就会逐渐形成驼背。
后果:驼背患者双肩下垂,必需要把脸往上提,下巴向上的姿势持续下去的结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颈椎有伸向手臂的神经,当颈椎的神经受压迫时,从肩膀到手臂会感到麻痛,这就是所谓"颈肩臂症候群",手、手指痛疼的"腱鞘炎"、脖子痛、五十肩等。脊柱的肩膀部位变成园弧状,大胸肌收缩,胸廓(有心脏、肺的空间)受内压,心肺机能衰退,呼吸变浅,容易引起心跳、喘气,结果影响肺、心脏的健康。
脊柱中段驼背型
特征:脊柱中间部位,心窝背后为顶点大弯曲,身背从脖子到腰部的中间位置的肌肉稍微隆起,这是脊柱中段驼背形。这种人平躺在硬床上时,背部会感到疼痛,因此喜欢侧卧。
原因:脊柱中段驼背形以中老年人居多,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背部肌肉、腹部肌肉衰退,肩膀、腰部下垂,胸部和腹部向内收缩,肩膀呈园弧状,习惯这种姿势后,脊柱中段逐渐隆起。此外,脊柱的骨质疏松进一步发展;胸椎的椎间板老化、因不良姿势引起的磨损、受伤等也会引起脊柱中段隆起。
后果:三种类型的驼背中,脊柱中段驼背型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原因是胸部和腹部向内陷,胸廓内的心肺,腹腔内的肠胃、肝脏被压迫而降低其机能。
统计报告指出,脊柱中段驼背的约半数人感到胸部灼热;有些人患慢性肝炎;或者引起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也较容易患十二指肠溃疡。
因骨质疏松症、推间板磨损、受伤引起的脊柱中段驼背,要想根治是比较困难的。
腰部驼背型
特征:正常的腰椎推是向前弯,但是有些人则相反向后弯,这是腰部驼背型。用手指模一模,肚脐后面的脊柱肌肉比起周边的肌肉有些隆起,这是腰部驼背型。这种姿势是腰部向后弯曲,前屈运动较易进行,后屈运动较困难。坐在椅子上喜欢跷脚。
原因:喜欢跷脚、盘腿坐的人容易引起腰部驼背。很少数人是天生脊柱弯曲。
后果:腰部驼背姿势持续的结果,背中部及腰部的肌肉常年被拉直,初时常感到腰部容易疲累,或者常感到腰部酸痛。长坐之后站立起来,腰部不能马上伸直,若勉强伸直会感到疼痛。进一步发展下去腰部会经常疼痛,步行时为了减轻腰部的不适,行走变得不自然,结果膝盖、大腿根的关节、肌肉逐渐衰退,也容易引起椎间板突出,坐骨神经痛、内脏下垂,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驼背实际上是一种隐性且危害性很大,很普遍的体态失衡,因此不容忽视,只有正确的认识了其危害,我们才能不再对其保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才会想着如何去解决这种问题。
仝氏整骨整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