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的危机:还没有消失的阴霾
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产生在美国市场和欧美大银行间的次级债危机在白癜风有甚么症状我们耳边不间断地响起刺耳的引爆声。2008年,次级债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仍然存在,并且影响着我们普通人的经济生活。 在2007年年底,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加快贬值,美元兑欧元、美元兑英镑、美元兑加元更是滑到了一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低水平。与美元挂钩的港币也在不断“贬值”,基金QDII投资、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面临巨大的汇率压力。 著名律师陶景洲认为,次级债影响使美国不断减息,作为债权人的中国,反而可能因此沾恩。但是,次级债危机可能会影响美国消费市场,美国人不能不勒紧裤腰带生活,对中国对美出口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开发欧盟和其他市场.。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会略微加速,幅度将达6~7。高于2007年预期的5.5。预计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6.90。”虽然他认为“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到达10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也间接指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意味着中国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会损失1400亿美元的价值。” 去年夏天次级债危机席卷全球,当国际各大主要银行因信贷市场动荡而宣布的资产减损总额超过200亿美元时,市场才开始一片“惊呼”,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一些本来牛气冲天的大银行开始接受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和主权基金的注资,但在几个月后,也就是2007年年底,次级债触及的坏账金额累计已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好到达了800亿美元。这时候,市场反而显出一片缄默。也许像瑞银、美林、摩根士丹利、汇丰控股、巴克莱银行这些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次级债危机的“患者”,唱衰之音才少了很多。 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使我们渐渐习惯从国际大银行的研究报告和经济展望那里听到信息,这些分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的决策。但2008年,如果大银行家们或来自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泄漏中国市场对次级债危机是相对安全的、屏蔽的。我们一定要揉揉耳朵,并捂好自己的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