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像很多医生一样,崔新刚有“多重身份”: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爱人,是孩子的父亲。年底,他又有了一个生命中引以为豪的身份——援疆医生。年12月8号,作为中组部第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崔新刚赴新疆医院,任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疆工作。为此,医院挚爱的岗位抽身,牺牲了一年的职业发展,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爱人,带着组织的殷殷托付,踏上了一段奉献之旅。从此,新疆伊犁这方热土,又多了一位辛勤耕耘的山东医生。
援疆一年,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崔新刚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为此,他兢兢业业地付出着,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填补了一项项地区空白。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从零开始,连下微创椎间孔镜技术、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技术两块阵地,目前已完成脊柱微创手术余例,医院里稳居第一,全新疆第二。他还应邀赴疆医院开展工作,协助多地在前沿、高难度、高风险脊柱手术方面破“零”纪录。医院提升硬实力的同时,着手夯实软实力,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日夜兼程。
家国大爱,莫不如斯。崔新刚在用心诠释着。
踏上新疆路
“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奉献,在奉献里才有人生的价值”是崔新刚多年来一直铭刻于心的信念。因此,去年底,在得知中组部招募博士服务团成员时,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并在众多的候选人中有幸入选,成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的一名成员,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带着对亲人的不舍,也带着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远赴祖国最西部边陲,来到了兵团医院,开始了他的援疆生涯。
在踏上博士服务团服务锻炼征程的那一刻,崔新刚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短短的一年内把自己的所学所会最大限度地留给受援单位,不负组织信任,医院重托,尽最大努力提升边疆当地的医疗水平,造福边疆人民。
在出发前的济南国际机场候机室里,崔新刚情不自禁自作一首《西域行》明志:
莫道君行万里远,西域大漠雪正酣。
阳关三重少故人,边城寥落星月寒。
羌笛无须怨杨柳,良药正宜伍黄连。
胸籍苍生走天涯,人生何处不繁花。
从头白手起家,打造品牌团队
从万里之外的山东来到新疆伊犁,崔新刚努力克服地域差异带来的各种不适,医院工作中,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留下新技术,带出好团队,这是他订好的目标,但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到医院以后,崔新刚发现该院骨科特别是脊柱学科实力非常薄弱,全年做不到例脊柱手术,科里脊柱病人的比例占比不到20%;并且目前脊柱学科的2大前沿新技术:微创椎间孔镜技术、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技术,整个科室甚至整个伊犁洲1项1例都没开展,完全是地区空白;更为严重的是科室医护人员对相关技术完全不了解、非常陌生,更没有相关的设备器械。这对崔新刚来说,无疑是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我要怎样干?怎样打开局面?”崔新刚陷入思考。
很快,崔新刚就理清了工作思路。第一步,就是自上而下的思想动员。他首先向院领导汇报了他的专业特长、开展工作的设想,取得了领导的支持和鼓励。随后通过座谈,把他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与科室主任深度沟通,增强了其对学科发展的信心和兴趣。然后他又召开全科医护人员会议,强调要带领大家达到的奋斗目标,即:占领微创椎间孔镜和脊柱畸形矫形这两大前沿高地,为大家指明了学科发展的光明前景。这些措施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赢得了大家的积极主动配合。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设备问题。没设备就没法开展手术,传技术带团队势必成为空谈。但医院财政困难,无力购置所需设备。崔新刚又积极联系,从山东济南的一家设备厂借来了一套完整的椎间孔镜、镜下器械、射频仪、显像系统等设备。
设备问题解决后,团队人员缺乏的问题显露出来,由于医院骨科医师对这项手术毫无经验,在崔新刚着手准备这项手术时,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配合的助手。考虑到要带出一个团队,就得打好人才基础,崔新刚下定决心手把手来教会他们其多年来精心改良的“数字化靶点椎间孔镜技术”。崔新刚对科室医师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进行细致的培训,花费一个月时间讲授测量穿刺的深度、角度,又花了一个月时间讲授摆放体位、画线等,并且手把手带教手术关键步骤。在他耐心的教导下,目前该科的3名医师已经较熟练掌握了椎间孔镜技术,技术团队已经成形。预计在他援助结束前,该院脊柱科医师都可以顺利掌握这项新技术。
医院时,很多病患都不知道医院来了位脊柱外科专家,没有病人又成为一个问题。崔新刚每周二坐诊,耐心细致地向合适患者讲解此技术。他曾向一位来自七十九团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滕女士全面推介了这项手术,当得知这项技术相比过去的开放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而且术后恢复效果明显,她愿意尝试。手术前该患者已经下肢疼痛、麻木了3个月,疼痛得下不了床,一度只能靠轮椅代步。年12月21日,崔新刚成功为滕女士实施了微创椎间孔镜手术,滕女士术后疼痛、麻木完全消失、第一天就可以下床走路,手术效果非常理想。这也成为医院乃至伊犁州第一例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填补了地区空白。
严谨实干,创造兵团第一
随着一例例术后康复病人的耳口相传,各地的脊椎疾病患者纷至沓来,截至9月20日,崔新刚已经在医院实施了余例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包括高难度的一孔双间隙椎间孔镜手术、颈椎椎间孔镜手术等。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主刀做5-6台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目前,在崔新刚的带领实干下,医院椎间孔镜手术数医院第一、全疆第二。今年他们打算做-例这项手术。
四师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播出有关崔新刚的电视报道。科室郑勇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从0到余台孔镜手术,在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崔新刚副院长心血的结晶,是他对手术质量日复一日的严格要求,他总是告诫我们‘病患事无小事、唯严谨再严谨’。我在骨一科工作了10年,在我的眼里,崔副院长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前辈。在手术前,他要求我们在CT、核磁片子上的测量要精确到毫米级别,因为这是一项在仅仅5毫米的切口下进行的手术。特别是在穿刺中,空间非常的小,能把椎间孔镜放到正确的部位非常关键。这是一项精准的技术,对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充满挑战性。在技术传授上,崔新刚教授毫无保留。手术中,我们每个人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如果有问题,他一定会给我们指出,不厌其烦地讲原理,亲力亲为示范正确的方法,让我们都心服口服。非常感谢崔新刚博士,他不仅为我们传了经送了宝,还带来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崔新刚博士的到来使我们医院脊柱外科开展了伊犁首例微创椎间孔镜、孔镜治疗各种复杂椎间盘突出、突出并狭窄、及脊柱布氏杆菌病、1孔双间隙处理多节段间盘突出及代表脊柱内镜最高水平的颈椎椎间孔镜手术,填补了一项又一项地区空白,有些甚至填补了整个疆内空白。这麽多年我见过的援疆专家非常多,但我认为崔新刚教授才是最棒的当之无愧的大专家”。郑勇所言非虚,但崔新刚感觉这都是他应该做必须做的,不必过多赞誉。
攀登更高峰,技术学术推广全疆
在带领医院微创孔镜成规模开展的同时,崔新刚又带领大家向当今脊柱外科的另一高峰: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发起冲击。进入4月下旬1周内连续开展了3例80度以上严重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此类手术是目前整个脊柱外科界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手术,医院能开展,医院罕有开展。此类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填补了伊犁地区空白。现在脊柱侧后凸畸形已经做了10余例。崔新刚要带领医院骨科的同道们努力占领当今脊柱外科两大顶尖高地--脊柱畸形矫形和微创孔镜。说到必须做到。在崔新刚的带领下,目前科室脊柱病人已经占比90%,比过去增长了4倍;10个月的脊柱手术量达到了多例(去年全年不到例),预计全年脊柱手术量可达余例,将是去年的4倍。科室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翻了一番。学科已经成为公认的伊犁地区龙头,带动了整个伊犁地区脊柱微创及脊柱矫形的学科发展。
崔新刚在医院所做的工作,在伊犁乃至整个疆内口口相传。疆医院,专门打电话请求崔新刚去帮助开展工作。崔新刚成功为北疆3医院开展了当地首例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填补了其在该领域的地区空白。目前南疆的2医院也陆续向崔新刚发来邀请,他也会尽快前往帮助开展工作。对此,崔新刚认为,医院越多、能帮助的病人越多,越能彰显自己服务锻炼的价值。
在努力带动业务发展的同时,崔新刚积极牵头推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升。于5月13日成功举办“伊犁首届微创椎间孔镜学术研讨会”,于7月1日成功举办“医院椎间孔镜手术例庆典暨山东省立-兵团医院脊柱沙龙”,并7次在全疆学术大会上受邀发言,推广微创椎间孔镜技术,大力提升了医院脊柱科的学术地位和区域知名度。为保持援建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由崔新刚发起的“山东省立-兵团四师两院脊柱外科友好协作科室”挂牌成立,为医院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强大后盾和保障。此外,他还积极联系山东省立和医院两院院级及更高层面的合作交流,医院领导一行8.14-8.19日对医院首次成功调研对接,为以后院级继续深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忧虑与思考
在带动技术及学术取得长足进步后,崔新刚近来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医院许多受援科室虽然经过几批援助专家的援助、甚至被连续援助4-5年,但受援学科并没有显著进步和发展。他的疑问与院领导不谋而合。多次和院领导探讨这个问题,崔新刚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硬实力,二是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援助专家的自身水平无法带动学科发展,或者科室人员因各种因素没学到真技术。软实力是指科室人员的理念落后。在技术硬实力传授成功后,提升科室软实力至关重要。如果软实力不行,援助专家届满离开后、开创的事业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援助专家的心血就会白流、援助成果就会断送。允许在专家离开后,事业出现暂时休克、但不应该长久窒息甚至消亡。因此必须改变学科带头人“等”和“靠”的保守理念,要有开放思维、主动作为,要有灵活措施,保证足够的患者来源。方能防止援助学科垮塌。于是,这项工作就成为崔新刚近期的工作重点。
医院医院管理工作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在繁忙的业务和工作之余,医院维稳带班工作,每周值1个24小时维稳班,尽职尽责地奉献着。通过维稳带班,增强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升华了精神世界,使自己更加由衷热爱伟大的祖国及全心全意为民着想的中国共产党。
同时,崔新刚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等管理工作,为上级领导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他提出的手术消毒新方法、抗生素应用规程、硕士以上人医院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最美情怀是家国
服务锻炼这段时间,崔新刚最大的收获在于个人思想素质的升华。“兵团精神”深深感染了他,让他越来越深刻的情不自禁的产生了对边疆的无私大爱和家国情怀。一年兵团行、一生兵团情!崔新刚已经与医院、与兵团、与新疆血脉相连,无法割舍。他由衷期盼医院越来越好、兵团越来越好、新疆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好。
崔新刚也愿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扎根边疆,奉献人民。
崔新刚(第医院)
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中组部第17批博士服务团成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