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即使是生物界中最低等的生命体也具有极其精巧的结构,正是这些特殊的构造使得生物体新陈代谢高效进行,从而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些生命活动现象。
学生认真观摩动物解剖操作要点
为使学生建构起“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物学理念,巩固动物学各个门类的形态特征,进一步熟练动物解剖的操作流程和要点,我校生命科学社6名优秀社员在完成生化专题实验的第二天,来到广州某大学动物解剖实验室,在教授的指导下解剖无脊椎动物的几种代表动物。
蚯蚓的解剖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的典型代表,学生通过观察蚯蚓的外形,以及触摸蚯蚓体壁能明显感觉到粗糙的刚毛结构,其中最长的环带要数生殖环。在解剖蚯蚓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环节动物门的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系统、链状神经及后肾排泄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河蚌的解剖
软体动物相比环节动物,在外形上身体分区更明显,一般由头、足、内脏团组成,整个身体被外套膜及贝壳包裹着,贝类的解剖关键在于识别前后左右,找准并切断闭壳肌,接着对其各大系统逐一辨识;螺类的解剖中,齿舌的提取难度较大,然而在实验室老师的示范带领下,大部分同学在解剖镜下找到了田螺的齿舌。
软体动物的代表—田螺的解剖
螺的内部构造
节肢动物门,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门类,其中的昆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最大类群。选取昆虫纲的蝗虫、甲壳纲的虾进行解剖代表性较强,有利于学生感受节肢动物门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多样的呼吸、排泄器官以及混合体腔与开管式循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蝗虫的解剖
蝗虫的口器与附肢
虾的解剖
本次无脊椎动物解剖实验立足点高、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学生在此次培训过程中形成了规范化的解剖习惯,通过对不同门类的代表性动物的解剖,强化了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同时认识到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