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软组织疼痛微创医学技术研究发展推广疼痛科科室建设服务
桑老师
杨老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近些年来,微创脊柱外科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
年学者Valls通过经皮后外侧入路穿刺进行腰椎活检,奠定了腰椎后侧入路的微创手术基础;年Smith等首次通过经皮后外侧穿刺入路注射木瓜凝乳蛋白酶来进行髓核化学溶解术,是后外侧经皮穿刺技术首次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年Kambin医生首次应用后外侧经皮穿刺及数进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当时并没有视频系统,这种非直视下的操作困难重重,出现并发症可能较大;直到年Forst等首次将改良的关节镜引入脊柱外科减压手术中,使内窥镜变成了脊柱外科医生的“眼睛”,使手术操作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年Schreiber等以后外侧双侧穿刺的方式在内窥镜监视下进行可控性更高的椎间盘切除,他们将此技术命名为“经皮椎间盘镜”,但是存在穿刺困难、视野不佳、操作不便、创伤较大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年Kambin提出“Kambin三角”的概念,并详细描述和阐明了该三角是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安全三角区”,为以后的内镜操作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年Yeung等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发明了一种新的内镜系统,由一根包含光纤照明、广角镜头、多个灌洗通道和一个操作通道杆的内窥镜以及视频系统。将该杆状内镜经椎间孔Kambin三角穿刺达到椎间盘内,在生理盐水持续灌洗下可以得到清晰的视野,在内镜监视下由内向外地逐步切除髓核最值,这种操作方式被称为“盘内技术”或者“inside-out”技术,属于间接减压方式,适用于包含型和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YESS系统的出现及运用标志着这种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F-PELD)走向成熟。
(摘自《经皮椎间孔入路全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北京颈腰椎间孔镜、膝关节镜技术
手术室带教班邀请函
一、内容:
(一)腰椎间盘TS、YS技术;
(1)TS技术
ThomasHoogland教授发明的一种穿刺技术,采用环钻或者麻花扩孔钻扩开上关节突外侧缘,工作套管植入椎管,处理椎管内异物的一种方法。可以处理所有节段的突出、脱出以及钙化、椎管狭窄等各种情况;
(2)YS技术
AnthonyYeung教授发明的一种穿刺技术,采用工作套管经过椎间孔植入盘内,摘除椎间盘的一种方法,可以起到减压,摘除椎间盘的作用。
(二)椎板间后入路技术;
(1)纤维环安全扩张法:用七级扩张套管连续扩张纤维环,然后放入间孔镜,边观察边进入椎管,处理突出物的方法,可以处理L5—S1和部分L4—L5间盘突出物,是目前最安全的后入路方法;
(2)一步到位法:穿刺针穿过纤维环、椎管侧隐窝进入突出物,然后扩张套管工作套管直接植入突出物,放入椎间孔镜取出间盘的方法,可以处理L5—S1和部分L4—L5间盘突出物,是目前操作最快的后入路方法;
(3)小关节内缘扩孔法:是用扩孔钻或者环钻,根据突出物的位置,把小关节内侧缘扩张开,植入工作套管,放入椎间孔镜取出间盘的方法,可以处理所有节段的间盘突出物,是目前功能最多的后入路方法;(三)椎间孔镜靶点技术;
巧妙利用安全三角内三角和外三角的特点,独辟蹊径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无需钻孔破坏骨组织,直接到靶点的一种技术。可以处理间盘的各种变化如突出、脱出、膨出,中央型,侧突型以及骨性狭窄等等,具有不破坏骨组织、操作简单、病人有恢复快等各种优点。
颈脊柱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间孔镜技术,前入路经间盘进入对侧椎间孔内口,摘除突出髓核;
膝关节镜镜下清理术、半月板修补术、软骨修补术等膝关节镜标准技术;
二、北京颈腰椎间孔镜、膝关节镜技术手术室带教班课程表
时间
内容
方式
地点
9月13报道
医院内科大楼二楼会诊室
颈腰椎间孔镜、膝关节镜技术的各种入路方式及操作要点学习
多媒体教学
医院内科大楼二楼会诊室
颈腰椎间盘椎间孔镜、膝关节镜技术的操作方法详细过程
多媒体教学
医院内科大楼二楼会诊室
颈腰椎间盘椎间孔镜、膝关节镜技术的操作方法详细过程
尸体解剖,老师手把手教学及自己单独操作
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楼
9月18日结束术后处理规范
参与术后会诊及观看日常护理方式
医院疼痛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