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POINT
1.后路手术和前/后联合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推荐常规采用单纯后路手术方式,而前后联合手术仅考虑用于治疗重度畸形患者;
2.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手术治疗休门氏病患者的胸椎后凸畸形角度改善并不很理想,大约在15°--35°左右,所以术前应合理沟通患者的矫形预期,同时手术中不可追求过度的后凸角度矫正,以免发生拔钉等并发症。
早在80多年前由Scheuermann()描述过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脊柱畸形疾病即休门(Scheuermann)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椎或胸腰段的僵硬型脊柱后凸(驼背)畸形。该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其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骺板血液供应减少,软骨板变薄抗压力降低,在过多的负荷下出现碎裂髓核在破裂处突入椎体内,形成Schmorl结节,导致椎体前方压缩。随身体发育,后半椎体的高度越来越大于前半椎体的高度,椎体楔形变,形成青少年驼背,即休门(Scheuermann)氏病。该疾病很少发生神经症状(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骨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休门氏病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9%),需要手术的患者比例也较低,仅在后凸畸形大于75°且伴有功能障碍时选择手术治疗。
那么本文通过两篇文献,了解一下休门氏病的手术治疗现状。
文献一: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休门氏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文章纳入名患者(后路手术组:67例;前/后联合组:64例;两组平均后凸角度为77度,平均随访时间为4.2年,平均融合节段为12个椎体),后路手术组患者手术方式为胸椎后方经椎板及关节突截骨,仅有3例合并进行了后方经椎弓根截骨;前后路联合手术组均进行了后方经椎板及关节突截骨,及经前方的六个节段的松解术;值得注意的是,在总共例患者中,共有7例超过95°的重度畸形患者,5例患者进行了前后联合手术,2例进行了后路手术,手术医师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倾向性,重度畸形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
结果显示胸椎后凸角矫正平均为15°,补偿性腰椎前凸矫正为20°。在最后的随访中,两组在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和放射学矫正角度方面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推荐常规采用单纯后路手术方式,而前后联合手术仅考虑用于治疗重度畸形患者。
文献二:单纯后路手术(手术方式为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顶椎区多节段Ponte截骨术)治疗休门氏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从土耳其全国2,名患者中筛选纳入了20例进行了单纯后路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患者平均后凸矫正约为35°(79.8°-44.9°),患者对于手术效果均满意,提问项“如果病情相同,您是否愿意再次手术?”所有患者均选择“是”。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单纯通过后路手术治疗休门氏病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患者满意度,而前后路联合手术仅考虑用治疗重度畸形患者。另外结合文中的统计数据可知,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手术治疗休门氏病患者的胸椎后凸畸形角度改善并不很理想,大约在15--35度左右,所以术前应合理沟通患者的矫形预期,同时手术中不可追求过度的后凸角度矫正,以免发生拔钉等并发症。
主要引文:
1.RiouallonG,MorinC,CharlesYP,etal.Posterior-onlyver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