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无小事,文章虽长,
却为各位家长敲响年第一个警钟!
希望通过大家,将“儿童安全”传播给更多人...
几天前刷新闻、微博,看到了这条骇人听闻的报道:
“男童玩零食内干燥剂,20分钟眼珠被完全溶解”!
“8岁的男孩可可吃零食的时候,以为好玩,就把零食里的干燥剂死开,放在有水的饮料瓶里,没想到放进去后竟然发生了爆炸。干燥剂溶液进入眼睛里,仅仅20分钟,可可的右眼就被严重侵蚀,整个眼球被溶掉,终生失明。
”新闻视频实在让人不忍多看
万万没想到,家家都有的食品干燥剂,竟然酿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
租介绘本小编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发现其实这类伤害事件,已经发生多起:
山西太原一初三学生,把海苔里的干燥剂放入保温瓶中导致保温杯爆炸,双眼几乎失明。
前不久,在福州开往南昌的火车上,一名小伙的自热米饭中的加热包,‘嘭’地一声炸开,当事人浑身上下都都溅满了喷溅出来的白色物体,全身多处被烧伤。
年,山西太原一名14岁初中学生随手将食品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里,时间不长,保温杯里发生爆炸,该学生当时只觉得眼睛和面部很疼。虽经医生全力抢救,学生的视力还是严重受伤,左眼视力变为0.3,右眼则基本上失明。
年,河南周口市一位6岁男孩吃零食时,拿着干燥剂袋玩耍,袋子突然开裂,孩子的脸上都是白色粉末。经过抢救,孩子的左眼保住了,右眼却失明了。
以前,我们只知道干燥剂不能吃,可没想到,它的危险系数这么高,危害这么大,竟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这个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甚至随处可见的食品干燥剂。为什么会有这样惊人的杀伤力?会把眼珠都溶解掉呢?
其实,这个原理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学过相关的化学知识:食品干燥剂,尤其是生石灰类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本身不会爆炸,但遇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释放大量的反应热,使水在在局部快速升温蒸发,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会导致容器内压力增大,从而引发爆炸。又因为氢氧化钙对水具有微溶性,还有较强的碱性,所以对眼睛和皮肤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干燥剂遇水,到底会发生多大的爆炸威力?
不仅仅是干燥剂,其实在我们身边,类似这种这种孩子被常见用品、玩具炸伤灼伤的新闻数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年那些危害孩子身体和生命安全的危险玩具,让我们一起敲响警钟,多加注意防范。
01
危险玩具一:发光氢气球
年11月28日,南京一出租车上,一般子抽烟时不小心把火星溅到“网红气球”上,6个气球全部爆炸,4人灼伤。
不只是“网红气球”,普通气球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年12月31日,北京一8月大女童因氢气球爆炸导致烧伤,超过50%的体表面积为Ⅲ度烧伤,达到特重度烧伤等级。
很多孩子对可爱的气球情有独钟。可是灌进了氢气的气球,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武汉市公安消防支队青山中队的消防员用“网红气球”做了一项实验:
首先,消防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后,用一个点燃的打火机,靠近气球,不到两秒钟,气球发生爆燃,火焰向外喷射,而被点燃的气球球体掉落到地上后,有的地方被融化继续燃烧。
实验人员说:即使戴着防护手套,也能明显感觉到手上温度很高。而爆燃过后,表面的胶皮如果依附到其他人的身上,也会继续燃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当事人会被烧伤或烫伤。
02
危险玩具二:牙签弩
今年上半年,一款热门随手玩具在小学生间流传,这就是“牙签弩”。
这个玩具看起来小小的,但是杀伤力巨大,不但能射穿纸板、气球,还能扎入西瓜、生肉里,换上钢针还能钉入石膏板,射穿塑料瓶,射出时速能达百公里。
一旦射中孩子的眼睛,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年6月,新疆一名10岁的男孩就被同学玩的牙签弩射伤了右眼,经过数次医治,视力最终也无法恢复到1.0以上了。
这么危险的玩具,很多学校旁的文具店里竟然都可以买到。
《人民日报》微博公开报道了这款玩具,马伊琍也曾呼吁孩子们要远离这种玩具。
虽然相关部门进行了查缴,但一些电商网站换个名字,抬高价格偷偷销售,真是防不胜防。
为了所有孩子的安全,请家长们一定好好嘱咐:玩玩具为的是愉悦的心情,切莫因为刺激,带来不可逆转的祸端。
03
危险玩具三:指尖陀螺
指尖陀螺是一种利用轴对称结构,可以在手指上空转的小玩具。很多孩子喜欢玩,感觉很拉风。
可指尖陀螺造型多变,一些形状尖锐、叶片锋利的一点都不适合孩子玩。
当把旋转的陀螺靠近鸡蛋的时候,很轻易地就将蛋皮割破了。
孩子们常常喜欢跑跳、打闹,如果在玩的过程中摔倒或者碰到别人的皮肤,很容易被扎伤。
澳洲一位11岁的孩子将指尖陀螺抛向空中,却未能接住,陀螺擦到他的眼角,不但留下了一道疤,平时更需要摇头才能看到眼角的景象。
可有很多家长,扔无视危险,将这种玩具买给孩子,并表示有了这个玩具,孩子一天都没怎么玩手机了。
有时并不是孩子非要玩某种玩具,而是家长喜欢,想想也是无奈,殊不知,家长对危险的短浅判断,很可能让孩子身处危险之中。
04
危险玩具四:水精灵/海洋球
水精灵是一种彩色小珠子,放在水里浸泡后,很块变成大珠子,是很多水缸和花盆的装饰品。
它其实是一种吸水性树脂,里面所含的丙烯腈或丙烯酸酯都有一定毒性,并不适合孩子接触。
可是,也有很多家长买来给孩子当玩具玩。
年6月,医院接诊了一位反复呕吐、腹大如鼓的2岁男孩。原来,孩子误食了“水精灵”,在肠内吸水膨胀,引起“肠梗阻”,如果不是尽快医治,还可能造成肠穿孔和坏死。
年7月,延安9岁女孩楠楠(化名)在玩水珠子的时候,用捏破水珠子的手揉了下眼睛,导致眼球晶体划伤、感染,为保住眼球,经历数次手术。
所以,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玩水精灵,如果皮肤接触了要尽快清洗,更避免小龄童误吞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05
危险玩具五:磁力钢珠
年11月,医院接诊一名腹痛、发热的男孩,经过检查,才发现原因是他吞食了4粒磁力钢珠,因为钢珠的磁力相互吸引,压迫肠壁坏死,造成肠管7处穿孔。
医生手术分钟,才救回这名1岁4个月的男孩。
真是看得人心惊肉跳!
医生说,这种彩色磁力钢珠也很容易引起铅中毒和重金属中毒,尤其是3岁以下小龄童,千万不要接触到这种小颗粒物品。
06
危险玩具六:玩具手雷/鞭炮
玩具手雷不仅存在“爆炸”的危险,可能导致爆破出的化学药剂溅到眼睛,造成视力损伤。内含白色固体粉末和化学药剂,若人体吸入一定量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器官损伤。
年2月26日上午11点多,云南省3个孩子放鞭炮,一人将鞭炮塞进井盖下,随后附近的两个井盖被炸起,其中一女孩被气流掀翻掉入一化粪池内,不幸身亡。
年关将至,很多地方都有放炮竹的习惯。燃放烟花炮竹的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地方,并且在燃放时一定要先疏离孩子,当出现烟花炮竹不响时,千万不要让孩子立马走上前去观察是否点燃。同时,燃放烟花爆竹远离井盖。
孩子平安长大,真是不容易啊!
想起《编辑部的故事》里,葛优说:
“打在娘胎里就随时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儿就能把咱弄成畸形……好不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头等着咱。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就能把咱撞个半死……”
做父母的也更是不容易!
每天吊着一颗忐忑的小心脏,不敢有一丝放松,有时仅仅离开孩子一分钟,危险可能就会发生。
临近年末了,还有一些容易高发的危险想提醒大家:
07
家里的抽屉橱,一定要固定在墙上。孩子很容易拉开抽屉,踩着去够柜顶的东西,危险就这样发生了。宜家已在全球召回万个这种“夺命柜”。
08
天冷了,许多家里都会用一种小型取暖器,其表面温度能达到多度,据说“3秒钟引燃棉花”,“5分钟让纸巾燃烧”,一旦孩子触摸,极易造成烫伤。
而且,很多家长喜欢在上面晾晒湿毛巾或者衣物,这样容易引起失火。最好将取暖器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使用时,一定要有大人在一旁照看。
09
早晨带孩子上学,不要拽着孩子抢追公交车或抢过马路,因为大车司机有很大的视觉盲点,加上孩子身量较小,很容易造成剐蹭或者碾压。
10
也不要让孩子戴着长围巾坐在自行车、电动车后。围巾很容易被绞进车轮里,造成孩子摔下车被拖拽,或者被缠绕窒息。
之前河北就有一名10岁女孩坐在电动车后,其所佩戴的长围巾被绞进车轮里,导致小女孩脊柱断裂,全身瘫痪。
11
不要让孩子穿着羽绒服坐在安全座椅上,否则可能有致命危险!
羽绒服面料光滑,并不贴身,当汽车急刹车或发生猛烈撞击时,孩子会像“金蝉脱壳”一样,从羽绒服里滑出来,甩出座位。湖南卫视在某节目中用实验验证了这一点。
家长可以让孩子脱掉羽绒服再系上安全带,然后盖上羽绒服,同样保暖。
12
除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也尽可能去保护别人的孩子。
有时候保护别人,就是在保护自己。
冬天路滑,开车时,如果前面是带孩子的电动车或自行车,务必保持一定距离,否则一旦前面车人滑倒,很容易来不及刹车,造成伤害。
下车开门前,一定要从反光镜观察后面是否有行人,或者轻轻推开车门确认没有行人再完全打开,否则很容易造成措手不及的撞击。
儿童安全无小事
孩子平安长大,真的不容易。身为父母,不要等“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才震惊后悔,更要在生活中的小事上防患于未然。
孩子的安全无小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我们也输不起。
千万别让我们的一时疏忽,酿成孩子一辈子的伤害。
“夺命玩具”大盘点,那些在孩子身边的安全隐患...
如果有案例欢迎与我们分享,您可以扫描下方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白巅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