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脊柱侧凸联合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在中国女孩中鉴别出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新易感位点。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南京大学医学院的邱勇(YongQiu)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振耀(JackChun-YiuCh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邱勇教授擅长脊柱畸形,颈椎病,椎间盘病,肿瘤,脊椎脊髓创伤及炎症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各种脊柱侧弯的诊治,其三维矫形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
AIS是发生于青春期前后的脊柱三维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冠状面、矢状面畸形、椎体旋转及楔形变等异常,以女性青少年患者尤为多见。目前尚无确切的理论可以阐述AI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关于AIS的发病假说众多,基因遗传因素、褪黑素的作用、椎旁肌纤维的异常、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异常、椎间盘胶原的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方向。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倾向于AIS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众多可能的致病因素中基因遗传因素与AIS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
当前,研究人员采用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已对AIS的遗传病因学开展了广泛地研究。在候选基因研究时期,已发现了几个与AIS相关的基因,例如ERα、MATN1、MTNR1B和TGFB1。然而其中少有基因在不同的种族中被成功地复制。
第一项在高加索人中开展的GWAS研究报告称,发现CHL1的rs与AIS相关,但却无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复制。随后,在日本人群中完成的GWAS研究,揭示出了LBX1和GPR可能在AIS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近期的一项研究结合高加索人和日本人群的AISGWAS数据,揭示PAX1的一个增强子位点与女性AIS易感性相关。据估计,LBX1和GPR的变异只能解释1%的AIS性状差异。因此,更好地了解AIS的遗传易感性还需要进一步发现其他的遗传风险因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对包含4,名AIS患者和6,名对照人群的样本开展了四阶段GWAS研究。他们总共鉴别出了三个新的易感位点:分别是AJAP1附近的1p36.32(rs)、PAX3和EPHA4之间的2q36.1(rs),及BCL-2附近的18q21.33(rs)。此外,他们还确定了从前报道过的一个定位在10q24.32与AIS相关的区域(rs),表明了编码LBX1反义转录物的LBX1AS1有可能是AIS的一个功能变异体。
这是第一次采用GWAS调查中国人群中与AIS相关的遗传变异,研究发现提供了有关AIS多种病因学机制的一些新见解。
参考文献:
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identifiesnewsusceptibilitylocifor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inChinesegirls
来源:生物通
(文章原题: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