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癣风怎么医 http://m.39.net/news/a_11405294.html
年10月16日,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返回舱走出来。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被人抬出来的,嘴角边还有鲜红的血迹。
宇航员从太空中返回地面,身体通常会有哪些变化?我先说结论,宇航员返回地面不仅会变高变胖,有时候甚至会引发生命危险。
宇航员作为太空飞船的乘客,他们目的地是广袤无际的太空。要知道太空上面有多种射线,很多“太空食物”都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培养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太空辣椒,就是把地面普通辣椒种子利用卫星发射到太空,在太空经过不同射线的照射,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植物种子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养出辣椒新品种。
这些经过太空育种的植物拥有更高品质和产量,植物在太空走一趟,基因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人类长时期呆在太空,身体会发生哪种变化?
01杨利伟: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杨利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年10月15日,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前往太空,整个过程被电视台全程直播,那一天成为无数国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一日。
杨利伟总共在太空呆了21小时23分,最终乘坐返回舱降落在内蒙古境内。重新踏上陆地的杨利伟,在不久便写下了一篇叫《太空一日》的文章,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被列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在这篇文章中,杨利伟说道:“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他说年10月15日9点,神舟五号正式点火起飞,他坐在飞船里面感到很强烈的轰鸣声。随着火箭升空速度加快,杨利伟感到舱内压力越来越强,自己呼吸也渐渐地加重。
在火箭上升到距离地面30多公里的位置,飞船发生剧烈抖动,杨利伟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当时他甚至认为自己可能要牺牲了,他万分紧张地闭上双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26秒,飞船抖动情况得到减缓,杨利伟这才睁开眼睛。
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记载,当时他听到地面卫星基地的指挥大厅,有人看到他睁眼后激动地说:“快看啊,他还活着!”
后来飞船冲破大气层,在太空中平稳地飞行,杨利伟的感觉也不好受。当神舟五号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后,虽然飞行状态比较平稳,但是却陷入太空失重状态。
人类在失重状态首先会感到头晕目眩,明明是朝上坐着,却感觉脑袋朝下。虽然宇航员在地面做过很多次失重环境下的演练,但是进入真实太空环境下,失重带来的生理压力要大很多。
人类在失重状态,肌肉活动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很有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而且长期呆在失重环境下,对人类血液循环也会造成影响。在失重状态下人类下半身的血液会回流到头部和胸腔,长此以往会造成宇航员面部浮肿、静脉曲张等症状。
由于杨利伟在地面已经做过多次失重环境下的生存实验,所以他只用了十几分钟就适应了失重环境,而且本次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只在太空停留20多小时,所以失重环境给杨利伟造成的身体影响并不大。
真正让杨利伟差点丧命的是飞船返回过程,杨利伟描述神舟五号载人舱降落地面的过程用了“惊心动魄”这四个字。
02惊心动魄的返回过程
年10月16日5点35分,飞船正式从遥远的太空返回地面。此时神舟五号飞船距离地球高度为公里,这差不多是上海市到安徽省会合肥的距离。
飞船在快速下降过程中,会遇到强大的空气阻力,飞船内外都会受到很大的压强。而且由于高速降落,飞船外表与空气摩擦产生强烈的高温,当时飞船外面气温高达度。
飞船内部的杨利伟也能感觉到温度在飞速上升,额头上也冒出来几滴汗水。比起高温,更让杨利伟难以忍受的是紧张的氛围。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的宇航员,没有人能够告诉他飞船下降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下降过程中,杨利伟突然发现飞船右边舷窗出现裂纹,一下子把他的心提到嗓子眼。他回过头发现左边的舷窗也出现了裂纹,要知道飞船在高速下降过程中,一旦内部出现裂纹,飞行器很可能在高空中被肢解的。
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当时这艘飞船执行第28次任务,结果却发生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壮烈牺牲。当时距离这件事仅仅过去两年时间,杨利伟内心万分紧张,好在最终我们的飞船顺利降落了。
在飞船降落在地面的刹那,由于巨大的冲击波,杨利伟也被重重砸向飞船内壁,他原先佩戴的麦克风因为受到冲击碎裂了,割伤了杨利伟的嘴角。
据说在出舱时候,医疗队员打开舱门发现杨利伟满脸都是血,医疗队员立刻擦干净血迹,才把杨利伟抬出舱门的。
杨利伟回到地面后,住院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
医院负责监护杨利伟的医生是李建军教授,他观察到杨利伟体内的骨髓发生某种变化,杨利伟在太空呆一天,身高居然长高了3厘米。当然这些消息都是捕风捉影,并没有相关准确资料流传。
03太空中宇航员身体变化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宇博士的文献上,他认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身体至少会发生3种变化。
首先是可能引发骨骼疏松、骨密度下降的问题,当我们在地球上生活,身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各个关节都会承受一定的重力,关节间的缝隙就会被压缩。但是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关节承受的重力便消失了,关节缝就会变大。
要知道人体脊柱就有32节脊椎,如果每一节脊椎之间缝隙都变大2毫米,身高就会增加6厘米多了。再加上其它腿部关节和颈部关节,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轻易长高,有人甚至可以增高8厘米。
这对于很多对自己身高不满意的朋友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身高升高同时会带来骨密度下降等问题。回到地面受到地球引力,宇航员甚至无法直立行走,所以宇航员出舱后都是由别人抬出来的。
但是大家也不要担心,宇航员回到地球上重新生活一段时间后,身高还是会恢复正常状态,骨密度也会恢复正常。
其次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肌肉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样也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影响,人体各个肌肉组织其实都处于收缩状态,以对抗万有引力的作用。但是在太空中因为缺乏引力,肌肉长时间都会处于放松状态,容易引发肌肉萎缩现象。
所以宇航员都不会长时间呆在太空,因为肌肉一旦发生萎缩,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
最后宇航员在太空中待久了还会变胖,在神舟十三号飞船的新闻中可以发现,里面宇航员三位宇航员体型明显变胖了不少,这当然不是太空食品多有营养。
在地球上生活,我们在日常行走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腿部体压要比头部大的。
但是在太空缺乏重力的环境下,人体内的体液会均衡分布,这就会导致头部和面部体压跟腿部一样。面部由于受到压力的扩张作用,长此以往就会变胖,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太空浮肿”。
“太空浮肿”短时间对人体影响不大,但是长时间处于太空环境下,甚至会引发心血管问题,造成颅压变大、静脉曲张等一系列问题。
04最后总结:
太空探险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事业,很多人为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宇航员长时期呆在太空肯定对身体有影响,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普通人乘坐飞机都会感到耳鸣,尤其是第一次坐飞机的朋友,明明听得见声音,却感觉什么都听不清楚。
我们普通人乘坐飞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宇航员可是乘坐比飞机速度还快数倍的火箭,他们在太空中承受的压力更强,身体肯定受到严重的影响。
面对复杂的太空环境,杨利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登上太空的第一人,他当时也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登上太空的。正是因为我国航天事业中有很多像杨利伟一样的勇士,中国航天事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少有能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虽然太空缺乏重力的环境对宇航员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宇航员停留太空时间一般比较短,而且随着现在科技文化水平的发展,对宇航员的保护措施也相当完善。
他们在太空中受到的身体损伤,回到地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和运动调养,身体都会恢复正常的。
总而言之太空探险不是一般人可以尝试的,让我们一起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英雄点赞喝彩!创作不易期待大家的点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