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pf.39.net/bdfyy/tslf/171027/5795106.html
今天实验室谢师妹给我分享了励建安教授的一篇干货满满的论文——《脊柱运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在此处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研究的各位同仁可以去网路上查看全文,应当会有不小的收获。注:论文原文使用蓝色字体,个人心得使用红色字体。
解剖特征
髓核还具有稳定脊柱运动的功能,在伸展运动时,上方椎体向后移位,缩减了椎间隙后缘,髓核受挤向前方偏移,前屈运动时正好相反,从而使椎体获得较强的自稳性。因此,缓慢的后伸动作有利于部分患者的椎间盘暂时回纳,这是麦肯基疗法的基本机理之一。但是如果从前屈位快速进行后伸动作(弯腰位突然直腰),可导致前屈位时移向后方的髓核来不及回纳,就会承受过大的后伸挤压力,而导致纤维环破裂和椎间盘突出。
腰突患者可以做缓慢适度的后伸动作,但快速的后伸反而是腰突产生的原因之一。
肌肉瘫痪时韧带负荷增加,可导致韧带损伤。脊柱韧带损伤后身体不得不使用肌肉来保持静态稳定,从而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恶性循环,脊柱某部位肌肉容易疲劳可能与韧带损伤有关。
(图中腰椎椎体前缘明显的韧带钙化,往往与慢性劳损有关)
(椎体的)后部控制运动节段的运动。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椎间小关节突的朝向。第1,2颈椎的小关节突朝向横断面,其余颈椎的小关节突均与横断面呈45°夹角而与额状面平行,从而能够屈曲、伸直、侧弯和旋转。胸椎小关节突的朝向与横断面呈60°夹角,与额状面呈20°夹角,使其能侧弯、旋转和少许屈伸。腰部小关节突的朝向与横断面呈直角,与额状面呈45°夹角,使其能屈伸和侧弯,但不能旋转。腰骶小关节突的朝向和形状使之能有某些旋转活动。
各节椎体的形态规定了其运动方向和形式,如颈椎的水平旋转多来自寰枢椎,腰椎不能做旋转运动等,以下分别是颈椎、胸椎、腰椎图片,这样看更直观一些。
腰椎载荷与体位有关,如放松坐位高于放松直立位,有支撑坐位小于无支撑坐位。仰卧位时脊柱承载最小。仰卧位膝伸直时,腰肌对脊柱的拉力可以在腰椎上产生载荷。髋和膝关节有支撑屈曲时,由于腰肌放松使腰椎前凸变直,载荷减小;附加牵引时载荷可以进一步减小。
腰椎各节段之间并非平躺时压力最小,而是屈髋屈膝时压力最小,因此一些腰突的患者平躺时也有疼痛,而日常牵引时常采用屈髋屈膝位。
(图为一种常见的腰椎牵引,屈髋屈膝位)
所有运动都会增加腰椎载荷。竖棘肌和腹肌运动训练应在脊柱载荷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双腿直腿抬高时腰方肌的活动最大,并使腰段脊柱前凸。屈髋、屈膝限制腰肌活动后再行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训练腹肌,但也使腰椎间盘压力增加。若活动范围仅限于躯干屈曲,头和肩只抬高到肩胛带离开桌面的位置,以排除腰椎运动,可使腰椎载荷减小。胸前抱膝运动可使腹外斜肌和腹直肌活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进行腰背肌锻炼时,不主张做全范围的仰卧起坐,就是这个道理。
腰突患者仍可以进行腰背肌锻炼,所不同的是应掌握合适的体位和方法。
临床上可以见到腰背筋膜炎患者由于背部疼痛而限制患者上肢活动的情况。上肢活动过度也是造成腰背筋膜炎的常见原因。
恶性循环+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