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小“钥匙孔”,开启脊柱新生活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系统以及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
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使用椎间孔髓核切除术可以精确的对椎间盘进行手术而不触及健康组织。
俞某,男,40岁,山东聊城莘县人,4月前过度劳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久坐久站后明显。患者先后就诊于河南、医院,由于担心大手术术后效果差,易复发,患者犹豫了。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看到山东农科频道《名医话健康》节目,医院骨科病区谭洪栋主任说:“看病,最贵的不见得是最好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你的治病方案,才是最经济实惠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俞某心里,他来到医院找到谭洪栋主任,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谭主任了解病情后很快制定了手术方案,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二天在局麻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抗炎及对症治疗。患者术后良好,谭主任用微创手术使病人受益。短短几天使患者术前术后判若两人,俞某说:“谭主任朴实的话语吸引我来,谭主任精湛的技术欢送我康复!”
02
截骨矫形,重塑脊柱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猛发展,各种内固定材料与方法相继问世,脊柱截骨术从单纯矫正后凸推广应用到侧凸,手术难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给予矫正畸形为目的手术治疗方法提出了新课题。手术不仅为了矫正脊柱畸形,更应考虑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严重并发症,比如脊髓损伤(甚至瘫痪)、神经根损伤、大血管损伤、脊柱不稳引起滑脱等,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也就是说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有效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才是理想的手术方法。这就需要外科医生根据病人不同驼背类型和脊柱活动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AS)引起的驼背畸形是一种较常见的脊柱疾患,手术矫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的发展反映了治疗水平的状况。目前国内外对脊柱后凸矫正的手术方式主要分为单纯附件截骨术和椎弓椎体截骨术。当前对多平面椎弓椎体截骨术的评价较高。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李女士五年前出现胸背部疼痛,平卧后加剧,她四处寻医问药无果,只能靠止疼药维持。为求进一步诊治,她来到医院骨科病区。
由于患者病情复杂,经过骨科病区诸位医师多次讨论后,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侧凸畸形,并骨折骨不连(Anderson病变),还需与感染性疾病鉴别。
定下治疗方案后,患者于年4月15日在全麻下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
手术过程中的体位非常重要,合适的手术体位包含两层概念:1、手术的暴露和操作最为恰当;2、手术操作结束时患者不因手术体位的摆放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因此,手术体位不仅取决于手术医生的手术入路选择,也同时取决于患者体型状况。
由于特殊体位,麻醉科医师决定采用清醒气管插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常规生命监测,给予面罩吸氧,同时予轻度镇静,麻醉科医师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确认插管成功后,给予静脉麻醉诱导,整个操作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造成剧烈的波动。该患者麻醉手术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后安全返回病房,术后访视病情恢复良好。
因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侧凸畸形,并骨折骨不连(Anderson病变),手术难度系数高,椎体后面是脊髓,椎体前面有大血管,截骨时如误伤脊椎就会造成瘫痪。如伤到血管,就会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骨科谭主任的团队凭着高超的医学技术,顺利完成手术,使患者可以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手术完成后期的护理也同样重要。强直性脊柱炎手术后应卧床休息。疼痛缓解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非常重要,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03
安全微创造福髋关节结核患者
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微创术式,临床正获得越来越多的